國軍明年起將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國防部日前曾透露擬將宮廟義勇納入動員。對此,立法院法制局提出研析報告表示,主管機關應明文定義「宮廟義勇」,或可在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中,扮演重要支援角色。
為因應敵情威脅,國防部推動「提升後備戰力」改革案,希望藉由新設「全民防衛動員署」來統籌軍民後備動員;國防部部長邱國正4月時曾立法院表示,動員署成立後,除了後備軍人組織等,也包括地方宮廟的義勇,都可納入後備動員組織。
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主要的宗教」類別,計有22個。其中,全臺寺廟統計至2019年底計1萬2,279家,信徒人數93萬8,099人。報告提到,有人提到宮廟林立已是臺灣各地普遍現象,家家戶戶只要「拿香的」,其實都算是廣義的信徒。
報告提到,有人討論說宮廟可成為臺灣抵禦中共侵臺的民防、心防堡壘;其能發揮的國防、民防作用,可能不下於20萬正規軍的意義,也不下於150萬後備軍人的意義。
報告表示,廟宇不僅是臺灣大部分居民的信仰中心,更兼具教化、救濟等功能,在民間多元信仰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主管機關明文定義「宮廟義勇」,遴選熱心社會公益之宮廟人士納為編管組織成員,或可在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中,扮演重要的支援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