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智庫近期發布一項報告,比較全球20座核心城市的房價與民眾的負擔狀況,而被視為房價偏高與否的指標「房價所得比」,中國的深圳、北京和上海等三座城市高居全球全三名,意即民眾購屋負擔相當大,而台灣排在第七名。
這份研究來自中國民間智庫「如是金融研究院」,並由中國財經網媒「巨子ICON」進行披露。研究針對全球20座核心城市的房價、房價所得比進行比較。
這20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倫敦、新加坡、紐約、舊金山、巴黎、波士頓、東京、雪梨、洛杉磯、孟買、羅馬、柏林、台北、莫斯科、芝加哥。
房價部分,香港不論中心城區、非中心城區的絕對房價排在第一。若單看中心城區,前五名是香港、新加坡、巴黎和深圳、北京。單看非中心城區,前五名則為香港、巴黎、舊金山、新加坡、深圳,值得一提台北則排在第六位。
而以購屋人需花多少年的可支配所得才能買房,所計算出「房價所得比」,常被視為判斷房價偏高與否的指標。報告前7名依序是香港、深圳、北京、孟買、上海、臺北、廣州。
若扣除公設比,最終實際的前三位則是深圳、北京和上海,代表這三座城市的民眾購屋負擔是最高,之後依序是香港、廣州、孟買、臺北。
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專任副教授蔡明芳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指出,美中貿易戰後離開中國的廠商越來越多,再加上疫情影響,推估中國的房市需求沒有那麼強,而讓中國城市房價偏高的主因,可能是房地產泡沫化,閒置資金太多。
蔡明芳說,以房價所得比而言,中國的深圳、北京和上海等3座城市高居前三位,這背後或代表的是中國的人均所得略低,同時存在房價被過度炒作、泡沫化的狀態。而從孟買的排名也可看到,印度是開發中國家,人均所得不會比已開發國家高,加上人口多,而使房價所得比偏高。
至於研究裡提到,臺北的非中心房價排在第六位,蔡明芳說,或是反映臺北市中心的房屋多是二手屋,而臺北以外的三峽、桃園青埔等地則多是新成屋,因而有非中心房價略高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