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國實施三級警戒措施,教育部日前宣布大學指考延至7月28日至30日辦理。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8日邀請各科資深教師給考生考前叮嚀,提醒考生留意疫情中的假訊息、打疫苗的外部效益、強制居家隔離與人民自由權的限制等,著重與課程知識連結,不必過於深究時事細節。
在國文科方面,新北市海山高中教師張玲瑜表示,在衝刺期間做完萬字考題是必要的訓練,國文常識通常冷知識考題不多,記憶性內容往往是具體決戰點,不要互相混淆。在文言閱讀部分,考生不妨把過去常覺得難以顧及的「A類(文言)選文」和「文教基本教材」多唸幾篇,熟悉字詞句構,提升文言閱讀的基本能力。
數學科方面,臺北市北一女中教師吳銘祥分析,109年數甲是近5年來最難,110年學測的難度也讓許多考生感到挫折,難易波動受各界討論,因此他對今年指考命題感到「樂觀」,建議不要涉獵太多過度艱深的題目,唯有鞏固根本,才是必勝訣竅。
英文科方面,臺北市松山高中英文老師王信斌表示,在倒數20天時間裡,考生應每天挑4篇文長各約300字左右的英文文章進行閱讀,務必每天進行,培養、維持語感。指考少考時事題,文章主題可多元,量比質重要,一篇文章要在5分鐘內讀完,寧可花20分鐘讀4篇文章,以培養語感,答題才會順利一點。
自然與社會科目 留意時事議題
自然科方面,臺北市萬芳高中化學教師許麗吉表示,今年時事議題上,防疫消毒使用的漂白水,可結合氧化反應單元;「快樂缺氧猝死」與血液含氧量、血氧機的原理,可結合化學平衡、計量等單元;萊克多巴胺的分子結構、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基因剪刀」,可結合有機化學等單元。
臺北市景美高中生物教師游雲霞提到,疫情改變人類生活型態,考生應充分掌握病毒分類、構造、對宿主細胞感染途徑、免疫反應等概念。考題可能涉及跨科知識,例如利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控制病毒、防疫期間意外推動5G技術、成為戰略物資的各種疫苗原理等,考生可多注意。
社會科部分,公民科容易出現時事題,臺中市文華高中公民教師李佳浤提醒考生,留意近半年國內、外的重大新聞時事,但不必花太多時間深究細節,時事會作為題幹,但不會是測驗核心,與課本知識的連結才是關鍵。
新北市板橋高中地理老師李柏翰表示,考生需從第一冊與第三、四冊的跨冊連結,注意延伸出的人文特色各區域差異;第一冊部分概念與高三第五冊地理選修的內容應用層面連結也高,再配合地形圖、統計圖、統計地圖、照片圖、衛星影像圖判讀的素養,與新課綱試題連結。
歷史科部分,新北市板橋高中歷史教師吳書萍點出兩個重點,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史料閱讀分析。前者占了一半得分,核心能力的歷史理解仍是得分關鍵,回歸課本、加強知識點的精熟,連結相似概念的比較,都是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