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趨緩,本土確診案例已連續多日維持兩位數,指揮中心日前也宣布13日將適度鬆綁部分管制,不過對於7月26日是否能降級,也成了各界關注的話題。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認為,若沒意外,解除三級警戒的日子應該就是7月26日。
謝宗學在臉書「Dr. E小兒急診室日誌」上撰文表示,「大火撲滅後,剩下來的星星之火反而最難處理。」他說,7月8至10日本土確診案例為18、32、31,扣除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人數,對社區有風險的確診人數為12、19、12,連續3天人數維持在10到20人中間,整體疫情趨勢的確是趨於緩和且處於疫情尾聲,重點是「尾聲」會持續多久?
他指出,由於整體疫情趨勢向下的方向不變,還有臺北市場群聚,和屏東Delta病毒群聚事件都在控制中,若沒意外,解除三級警戒的日子應該就是7月26日。
不過,這幾天「微解封」的指引造成正反兩面的論戰,謝宗學認為,這是向經濟民生妥協的過渡時期做法,兩難之中盡量取得的平衡。對於安親班和幼兒園仍然無法解封,是最熱門的爭議之一。謝宗學說,事情應該一件一件看,不要牽扯電影院、健身房或9人小型旅遊等爭議,就單獨看安親班、幼兒園是否應該解封這件事,在仍有不明感染源不時出現的時空背景下,解封真的合適嗎?
在空間狹小、兒童群聚、戴口罩可能不確實的環境中,謝宗學說,「說真的,我個人是不敢在目前的時空背景下將孩子送到那樣的環境中待一整天,我寧願多觀察一些日子,到7月26日再看看。」
謝宗學表示,有些無後援的雙親家庭已經到崩潰邊緣,或許該換個角度想,若幼童在學校染病,雖然重症機率極低,但居家隔離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和其他同住家人染病的風險成本,絕對遠超過再封到7月26日的14天。
謝宗學提到,雖然很希望臺灣可以清零一段時間,但難度很高、機率極低,未來必須學習和病毒共存。即使7月26日解封、降級,不時還會有零星不明感染源的病例出現,可能變成常態,他呼籲隨時做好個人衛生防護,輪到順位時趕快去打疫苗。「臺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