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9年,成功育成具白葉枯病優良抗性,且維持台中秈10號的豐產、優良食味、抗稻熱病等優點的新品種台中秈199號,千呼萬喚終亮麗登場。
該場指出,近年來秈稻因二期作好發白葉枯病,以致農民栽培意願降低,然而秈稻在國際市場較具競爭力,且較耐高溫的秈稻品種在全球暖化趨勢下將更具環境栽培韌性。
因此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乃與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合作,引入其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系,自101年開始與台中秈10號雜交,並應用分子標誌技術確認後代含有3個抗病基因。歷時9年,成功育成具白葉枯病優良抗性,且維持台中秈10號的豐產、優良食味、抗稻熱病等優點的新品種台中秈199號。
該場場長李紅曦表示,因應氣候變遷趨勢,台中秈199號的育成正是時候,可以取代歷時40餘年惟不抗白葉枯病的慣行品種台中秈10號,日前已通過命名審查,將進一步繁殖推廣,特別感謝水稻育種同仁楊嘉凌博士及吳以健博士相繼投入完該新品種的育成,為國內第一個分子技術輔助育成抗白葉枯病之秈稻新品種。
臺中場表示,臺灣二期作由於颱風或東北季風侵襲,白葉枯病病菌容易由稻株被風襲的傷口入侵,秈稻品種的發病尤為顯著,因而降低農民二期作栽培秈稻的意願。為提高秈稻品種的抗病性,臺中場執行與IRRI的國際合作計畫,引入抗病品系,於101年將含有3個抗病基因Xa4、Xa7、Xa21堆疊的IRBB62品系與秈稻慣行品種台中秈10號進行雜交,並以分子標誌輔助育種技術確認雜交後代業已導入該3個抗病基因,再經多年各項性狀的篩選,在眾多品系中選定中秈育062039號,於7月初完成命名審查並命名為台中秈1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