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代謝症候群易增慢性病機率  國建署:應定期量腰圍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疫情期間民眾大多數宅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若飲食攝取上又偏向高油、高糖、高鹽等不良習慣容易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慢性疾病也可能找上門。國健署表示,「腰圍」是最簡易的判定指標,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就需要小心。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根據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

國健署指出,中壯年是身體易開始出現一些健康警訊的時期,從「成人預防保健」資料發現,年逾40歲的民眾當中,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5成腰圍過粗,其中3成9腰圍過粗又過重,3成6則過重且是高血壓前期,也就成為慢性病患者的高風險族群。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李惠蘭表示,高風險族群,存在五項危險因子,包括,腰圍過粗、血壓、飯前血糖偏高、血脂異常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其中「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指標,也是民眾最容易超標的項目。

李惠蘭指出,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也就是腹部肥胖、內臟脂肪過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因此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國健署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注意健康檢查報告紅字,並了解自我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