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性的強迫行為,只能短暫緩解強迫性意念帶來的焦慮或痛苦,但也因為稍得緩解,反更強化了強迫行為,久而久之,將嚴重干擾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社交關係。
啟動改變 換個角度看問題
語言震驚法為「現實治療」的一種諮商技巧,不順著一般人的思考邏輯回應個案的問題,像是天外飛來一語,藉以震撼久受強迫症糾纏的腦袋,觸發換個角度思考,重新面對當前狀況。同時可視為一波啟動改變的催場鑼鼓,被棒喝之後,還有許多事要做的。
有回,剛走進一個演講會會場,坐首排的一位青年直衝著我微笑,站上講臺後,我禮貌性的問:「您怎會知道出席今天的活動?」「我有強迫症!」原本想了解是從哪個管道取得活動訊息,青年卻說他的出席原因。
青年願意開放的談其困擾,就試著從這裡開始。我拿捏的請教三項強迫症患者普遍性共有的行為。「就坐前,有用衛生紙反覆擦拭座椅和桌面嗎?」「沒有!」青年回道。「貼近的鄰座長輩,會讓您有壓力想避開嗎?」他略猶疑的回說不會。「剛剛從樓下上三樓,記得有多少級臺階?」「不知道!」青年笑著回答。
「這沒有、那不會,也不知道,您算是哪門子的強迫症?」我大不以為然的提高了聲量。課程結束後,青年留下來告訴我,怪得很,經這一嗆,感覺是渾身舒暢!
自囚的心靈 焦慮如影隨形
下方三位不同年齡的強迫症患者,所呈現的心理困境,都只是強迫行為下的苦海一瓢,幾無例外的,他們對號入座執行上方所說做過頭的偏執作為,但重要的是,我們能怎麼協助他們?
一名婦人只要先生出門,就會打開電視機,並頻頻轉臺關注車禍的新聞報導,她擔心先生出事,強迫性的擔憂意念糾纏了10年,而先生多年來一點事也沒有。
老林年約35歲,租了一棟房子,房子是喜歡的,但看房子時,碰巧目睹一把清洗馬桶的刷子,放置在浴缸內,他二話不說的換了個新浴缸,「髒」與清洗衝動,對老林而言,絕無妥協的空間。
高一學生志祥,進浴室洗澡門一關,要一個鐘頭後才出得來,這事和家人常起矛盾,劇團出身的爸爸上火的開罵,「扮仙」也不用這麼久時間,的確,孩子在浴室裡,可能正在執行類似扮仙的洗澡「儀式行為」。
尋根之旅 探索深層心理訊息
為抑制停不下來的念頭,而衍生出的「抵銷行為」,牢牢綑綁住強迫症患者。我們嘗試協助個案深層查找,覺察自己到底想抵銷的是什麼?在認知上翻砂打磨,或許這是改變的契機。
「害怕先生上班會出車禍!」婦人不安的說。「妳真的愛妳的先生嗎?」我的質疑讓婦人愣住了,這顯然不是她思考邏輯中的對話。後來領悟到了與丈夫間的核心衝突,而焦慮就寄生在此節點中。
老林是位科技新貴,敲掉了浴缸,並未善了他對髒的害怕;休息時間他會在水龍頭前,仔細的清洗10根手指頭,經常手都洗破了。手為什麼感覺髒?手做了什麼事?是想清洗掉罪惡感或其他負面意念,但如轉得了固著的意念,那什麼也不是!
高一學生志祥洗澡是有一套SOP的,嚴守次序性,絕不可亂套。由左腳開始,腳板擦洗20下,腳踝30下、小腿60下⋯⋯整套執行下來,足需一個小時時間。青春期的孩子,洗澡的儀式行為是在對抗什麼念頭?信賴關係建立後,揭了開來,焦慮或罪惡感,自然就會大大的降低了。
人哪!是難得有幾天雲淡風輕的日子,時疫驚心,塵事惱人,是不是也該找個人,來嗆這麼一下子了?
【作者簡介】吳雁門,詩人、資深教育、輔導與諮商工作者,20年輔導師資培訓經驗。其詩有湖海氣,評論則溫馨有情,為兩岸詩家所喜。「心靈視角」專欄,作者以詩人之眼和敦厚的詩心,關注及記錄人間萬象,要為奮進的人生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