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採訪了台東3家農園,他們年齡不同,生產的農作物不同,相同的特點是勤懇樸實,能吃苦耐勞,而且都採用傳統方式農作,回歸自然,在他們身上也體現出台灣傳統農民敬天友善的精神。
他們在疫情期間因為持續有顧客的網路訂單,而能平穩度過難關,這些顧客許多是曾經親自到訪或參加農業旅遊體驗的遊客,因為對農家的了解和信任,而成為忠實客戶。
「1+1>2」台東農遊體驗為農友搭建展現的舞台
行政院農委會從2008年開始,結合各縣市農會推動農業旅遊,希望帶領民眾從腳踏實地的農事體驗,感受台灣土地和農民的生命力。台東是台灣後花園,台東縣農會與縣政府農業處合作,協力推動「幸福台東農遊趣」一日遊,帶著來自各地的觀光客,到農家進行具知識性又有趣的農業體驗活動。
根據台東縣農會統計,「幸福台東農遊趣」自2018年7月至今(2021)年8月底,參加人數總計已超過6萬人次,經濟及行銷效益達3億元以上。而且在沒有觀光客的疫情期間,它還起到鋪墊作用,產生後效應,曾經來玩過的觀光客成了忠誠的網路訂單客,無形中幫助農家度過難關。
台東縣農會負責農遊的督導楊素幸表示,許多遊客對參訪過的農園念念不忘,「覺得東西好吃,而且親自遊玩過,對這家產品也有了感情,信任度高。」這些都是促成訂單回流的原因。
楊素幸說,「當初辦農遊體驗是為了協助農民銷售產品,因為台東農民一般年紀偏大,不懂行銷,於是想協助他們透過體驗模式,例如把賣相不好的水果DIY做果醬,增加遊客認識的管道,慢慢把好的產品推出去。」
在輔導過程中,為了幫助農民建立自己產品的特色,縣農會用比賽的方式,幫助農民呈現特色,很多樸實的農民也漸漸學會開講介紹自家產品。「很多優秀農民,如果單打獨鬥或不說,可能沒人知道,很可惜,如果消失了也很可惜。」
楊素幸說,縣政府和縣農會透過各種方式,辦踩線團、規劃農遊體驗,把人帶進農家,讓各界看到台東農民的好產品,「看到農家逐漸成長,農作物受人喜愛並賣得出去,是最開心的事。」
公部門對農家的協助,讓農民深有所感,鹿嘉農莊負責人吳孢鍾就說,「1+1>2,縣政府、縣農會、地區農會都會來農莊輔導,他們給我們很多資源,把人帶進來,讓鹿嘉有曝光的平台。」
池上火龍果園負責人阿裕也感受到結盟的效益,「會種不算厲害,能賣得出去才厲害。」
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青農溫慶裕認為農會提供的資源大有幫助,但他也強調,農家自己也要做好準備,「讓遊客覺得來你家參訪是有趣的、有價值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