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業者23日統計,北臺灣三都新建案9月釋出的可售戶數急挫,其中,原先購屋需求強勁的臺北市內湖區僅53戶,且往年為房市戰場的桃園市龜山A7重劃區,可售戶數從去年的近4千戶,銳減至今年的9百餘戶。專家指出,由於建商推案受到4大因素干擾,包括打房、疫情、營建成本及缺工,使市場供給量受限,造成新建案開高價的情形不斷、拉抬中古屋市場價格,房價恐易漲難跌。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截至9月20日,北臺灣三都預售案及新屋案的可售戶數驟減,臺北市為4,610戶、新北市有15,007戶、桃園市則是11,708戶,年減幅分別為8.6%、31%、27.6%;與前波多頭高峰的2013年相比,僅臺北市供給量成長,另外兩都皆為量縮。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說明,市場需求面暢旺,但北北桃房市供給量卻不增反減,主要是建商面臨房地產政策、本土疫情爆發、營建成本持續飆漲,以及缺工等4大因素的夾擊。他表示,儘管疫情對市場衝擊已顯著下滑,但部份建商甚至有土地卻找不到包商,不能順利開工、推案,「只能眼睜睜看著有錢賺而沒得賺的窘境」。
何世昌指出,臺北市供給量減少最嚴重的區域為內湖區,今年今年新建案竟只釋出53戶,較去年同期大減300餘戶,面對來自內科的強勁購屋需求,「可能導致市場供需失衡,促使近期新建案敢大膽開高價」。
何世昌表示,目前內湖區新案成交單價平均75萬元,逐漸朝向8字頭邁進,少數開賣的新案也帶動中古屋價格走揚,中古屋來到60萬元附近,所以未來內湖一般住宅案開價出現3位數,可以預期。
此外,新北市今年前9月供給量減幅前三大地區,為土城、樹林、新莊,可售戶數合計523戶,相較去年減少2800多戶、年減幅高達84%;桃園市減幅前三大區域,依序是龜山、龍潭、桃園,其中龜山去年前9月供給量近4千戶,但今年僅釋出900多戶,年減幅來到76%。
何世昌認為,龜山房市主戰場A7重劃區,在過去3年供給量大爆發,今年的量縮將有助減緩賣壓,讓市場趨向健康發展,房價因此還能維持穩定上揚趨勢。
「房價本身的核心問題在於供需」,何世昌總結,政府「房地合一2.0」可能造成供給量進一步限縮,導致市場供不應求,讓房價易漲難跌,打房恐將事倍功半,新建案市場缺貨問題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