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名人

梅克爾執政回顧(下):對中政策 從強硬到屈服

【記者余平/德國報導】梅克爾剛上臺時對中共的態度,與前任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的親共諂媚形成鮮明對比;她堅持與中方談人權。當時許多媒體評論,她開啟了對中國政策的「新模式」。

上任初期 人權、經貿並重

施洛德的中國政策注重經貿,迴避人權,即使談人權也關上門說;而梅克爾在2007年第二次訪中時採取了雙管齊下的做法:既要經貿,也要人權。

中國問題專家李天笑2007年撰文分析,梅克爾是「上下出擊」與「左右開攻」並舉。上是向當時的中共上層胡溫就人權等施壓;下是向民間伸出援手;左是關注人權和新聞自由;右是投資貿易照做。梅克爾首次訪中的重點是會見維權人士,包括《中國農民調查報告》的作者等4人。

第二次訪中時,她與4名觀點與中共宣傳部門相左的媒體人座談,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人權演說」。梅克爾「人權和經貿並行」的「新模式」制約了欺軟怕硬的中共。

梅克爾第一次訪中後,2006年中德貿易達782億美元,較2005年增加23.6%。德國在中國的四千多項投資有增無減。2007年,梅克爾在柏林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這惹惱了北京。梅克爾則回覆說:「我在哪裡與誰見面是我的事,無需他人指手劃腳。」

2008年,梅克爾沒有參加北京奧運開幕式,中德關係跌入谷底。

歐元危機衝擊 梅克爾政策轉彎

2009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接著歐洲深陷歐元危機,梅克爾希望尋求中方的幫助,批評中共侵犯人權的聲音逐漸變調。2012年梅克爾訪中時,與中國異議人士會面及拜訪《南方週末》的計畫均遭到中共破壞,但她沒有抗議。德國媒體認為,這是德國接受了侮辱。

德國人權專家批評,梅克爾批評中共侵犯人權的聲音越來越小,她已經沒有了明確、禮貌,但又充滿批評的語調了。

這一年,梅克爾率半個內閣的7名部長、20位大公司老闆到北京參加中德經濟對話。雙方在北京簽署13項合作協議,達成的商業合作總金額接近70億美元,包括中方訂購50架空中巴士客機。

2012年,歐盟委員會曾對中國太陽能產業發起反傾銷調查。當時中國外銷到歐盟的太陽能產品,占中國該產品總出口的60%。梅克爾在過程中堅持透過對話協商,阻止對中國產品徵收永久性關稅。

武漢剪綵 埋下瘟疫隱患

梅克爾對中共的態度從強硬轉為了綏靖,一直延續至今。

2019年9月,梅克爾帶著龐大的經濟代表團開啟了任內最後一次訪中行程。在美中貿易戰、中共推行《港版國安法》,及香港警察暴力鎮壓抗議民眾的背景下,梅克爾是香港「反送中」以來第一位訪中的西方國家領導人。

臨行前,德國議會多個政黨、香港運動人士都呼籲梅克爾,希望她與中共領導人談香港人權問題。但據中共官方消息,梅克爾沒有對習近平提及香港及人權事務。她與李克強會晤時,談到保障香港人的權利和自由。當時德國發行量最大的《畫報》評論:「難道我們的企業都不關心香港的自由?」

梅克爾2019年最後一次訪中時,最後一站選擇武漢,並為德國汽車配件公司「偉博思通」(Webasto)在當地的新工廠落成剪綵。不到三個月,這座城市成為世界焦點,持續至今的全球性疫情從武漢爆發。

德國的中共病毒(新冠病毒)零號病人,正是偉博思通的員工。德國企業把病毒引回國,威脅著德國人的生命,也衝擊著德國的經濟。

歐盟顧問:梅克爾對中政策失敗

梅克爾是德國和歐盟綏靖政策的主要人物,「中歐投資協定」由她力主。在中共拋出《港版國安法》試探國際社會之際,德國沒有任何制裁中共的舉動,梅克爾還發表聲明,強調中方是國際社會值得重視的夥伴。

今年7月,歐州議會首席外交政策顧問、與梅克爾同黨的德國政治家布洛克(Elmar Brok)對《畫報》表示,梅克爾與獨裁政權打交道的方法太天真,「這完全是失策…中國(共)迄今沒有實現一個非常簡單的要求──完全對等的相互市場准入條件!」

布洛克明確表示,歐盟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中共。他警告:「如果柏林和布魯塞爾不改變對中政策,那麼歐盟會輸掉這場戰鬥。」(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