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頂尖商學院米蘭博科尼大學(Bocconi
University)教授亞托蒙特(Carlo
Altomonte)指出,在中共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席捲全球後,貨運中斷造成許多損失,因此很多歐盟企業正思考重整生產線,盼將製造地點從中國等遠東地區搬到更近位置。義大利位處歐洲關鍵運輸樞紐,義大利製造商應抓住這波機會。
義大利最大報《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在經濟版以專論分析指出,報導引述亞托蒙特分析指出,中義經貿往來有直接、間接兩種,義大利商品直接出口到中國的數量,跟出口到美國市場相比,算是微不足道;間接管道則是透過德國生產線銷售到中國,這部分反而占有較大比例。
報導說,根據義德商會近期的研究,義大利在德國有1,670家重要企業,營業額59億歐元(約新臺幣1,907億元);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中國經濟衰退對德國市場造成的衝擊,將連帶衝擊這些在德國的義大利企業。
報導指出,德國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計畫中,打算更關注歐洲,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位在德國南方的義大利正好可以抓住機會,重新把「義大利製造」帶回歐盟市場的中心。
亞托蒙特建議,義大利企業應做好準備,提升產品品質與處理大批訂單的能力,一些小型企業必須考慮合併,才能在國際供應鏈發揮決定性作用。他認為員工在20人以下的小型公司必須整併,強化生產效率。亞托蒙特認為,如果義大利的經濟復甦計畫順利實施,未來幾年每年經濟成長率可達到2%。
他還分析,北京政權希望把資源財富從金字塔頂向中下層分配,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率還可能下修到4%至5%。中國市場的消費模式也會逐漸轉變,不再追求西方國家的精品、進口貨,會更多以中國自產的產品為主,因此不會對義大利經貿出口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