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共吸引全臺784個農村社區參賽,進行縣市初賽後,共42個社區晉級全國決賽;再經過激烈競爭,近日公布5金、5銀、9銅及4優等獎的得獎名單。等全球疫情穩定後,榮獲金、銀、銅的農村代表,還可獲得與歐洲農村的交流學習機會,是高獎勵、高視野、高尊榮的國家級競賽。
水保局指出,這次競爭十分激烈,感謝全國各縣市政府、農村社區及評審委員們的用心投入,也體現臺灣農村韌性及農村再生精神,開拓出更多專屬臺灣農村的無限可能。
8農場共組企業 5%營收回饋社區
屏東縣內埔鄉東片社區拿下金牌獎、枋寮鄉新龍社區奪下銅牌獎。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以人為本」是縣政核心價值,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更甚重要,透過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東片及新龍社區展現出豐碩的成果且為大家有目共睹,不僅是一項殊榮,更為全國農村再生社區建立「宜居、宜遊、宜業」的幸福3宜農村典範。
榮獲金牌獎的屏東縣內埔鄉東片社區,由社區內8家友善耕作農場共同組成「東片寶石村股份有限公司」,是全臺灣第一個自發性的農村型社會企業,將5%營收回饋社區,做為照護社區長輩及培育青農的基金。
東片社區積極推動友善農法,除了與鄰近學校共同推動食農教育外,也與社區內畜牧場共同將沼渣、沼液作為農地肥分替代使用,更成立全國第一座社區型的「微生物資材培養推廣中心」,恢復良好的生態系統。社區更籌組「時間銀行」,讓志工把服務時數存起來,換取自己需要的服務,重現早期客家農村的交工精神。
榮獲銅牌獎的新龍社區,有「龍膽石斑故鄉」稱號,近年來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將衍生的廢棄龍膽石斑魚鱗,開發出相關保養品及食品,不僅解決廢棄物,也吸引青年在地就業並建立品牌。
新龍社區更著手營造高齡社區友善生活場域,提供長輩活動休憩且兼具生態永續環境空間,落實青銀共學共存共好,也導入以食漁教育為核心理念的漁村導覽遊程。
獲得銀獎的嘉義新港板頭社區,以板頭村為主,是1990年代寺廟剪黏、交趾陶宗教產業的發源地,有「交趾剪黏工藝村」之美稱,其中以堤防旁的「大壁畫」、「板頭阿弟信箱」及舊台糖鐵道旁的交趾陶裝置藝術廊道最為知名。
板頭社區也成立休閒農業區及南笨港雜糧生產合作社,扶植社區產業,合作社則將收入盈餘的百分之十回饋給社區作為發展基金,不定期舉辦食農教育活動。同時,板頭社區也設立關懷據點、長照C據點,關懷社區長者的起居及健康狀況。
上一屆僅獲得優等的雲林縣,本屆則是由古坑鄉華南社區榮獲銀牌獎,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區榮獲銅牌獎。
雲林縣城鄉發展處表示,華南社區承續農村再生計畫長期挹注資源的積累,社區民眾與華南國小共同努力經營,藉特色活動保留在地生活文化,並開發以古坑物產為元素的社區產品,發展客製化包裝與遊程活動。
金湖休閒農業區則推動綠色生活概念,提倡生活品質、保健、學習成長、包容及發展等社會相關議題,並整合雲西濱海線友善農漁業小農,共同成立「甘苦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