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苗大量接種,陸續傳出接種後不良事件、死亡個案,截至目前疫苗救濟案累計1,347件,已有5例死亡個案、4例不良反應證實與接種疫苗「無關」,另外,指揮中心21日表示,新增12例打疫苗後死亡個案,其中1名23歲女性接種AZ疫苗後死亡,證實為國內首現最年輕打疫苗後死亡個案,截至目前累計925人死亡。
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針對「目前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對於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通報不良反應數量增加,審議進度、審議期間提供經濟支援及協助之精進計畫」,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疾管署長周志浩等官員備質詢。
根據衛福部向立院提供的報告中提到,疑似因為大規模接種COVID-19疫苗,導致產生不良反應,進而申請受害救濟案件數增加,截至10月15日計已收案1,347件(含自行撤回12件),其中,多數案件集中於調閱病歷階段計665件,另有436件待完成申請程序案件、899件完成申請程序計。
衛福部表示,考量目前同時推動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及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為避免地方負擔過重致影響資料調閱進度,已協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行政委辦單位,規劃於10月週期核予補助。
國民黨立委徐志榮詢答時提到,死亡個案中,有多少人已經有審議結果?陳時中表示,有5位結果已出爐,經專家小組鑑定後皆與接種疫苗無關。周志浩補充,這5名個案屬於國內較早開始優先接種AZ疫苗的長者,另有4例接種後不良反應,經證實也與接種疫苗無關。
立委賴香伶則問到,經檢視國外數據,是否與國內接種情形一致?接種後不良事件與特定疫苗廠牌有無關聯?陳時中表示,各國皆以通報量進行比較,因鑑定標準不同,至於特定廠牌不良事件較多,主因為疫苗接種量較大。
目前國內疫苗救濟流程平均耗費半年時間審核,賴香伶提問,是否能設立特殊專條,縮短審議時間?陳時中表示,初步能縮短至兩個半月,從增聘專家進行協商,增加開會頻率,另因,地方衛生局也提到疫苗接種作業忙碌,收取病例存在困難,也將及改由衛福部執行收取案例資料作業,估計下個月中就能對外報告。
國內首現最年輕打疫苗死亡個案 無慢性病史23歲女性
另就國內武漢肺炎疫苗接種後死亡通報案件,新增12例個案,其中8例AZ疫苗、3例莫德納疫苗,及1例BNT疫苗。截至目前累計925人死亡。
稍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聯訪時表示,新增119例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並有12例接種疫苗後死亡,當中AZ疫苗有8例,年齡區間為23至89歲間;莫德納疫苗3例,年齡區間為23至89歲間;BNT疫苗1例,年齡為45歲;高端則無新增死亡個案。
值得關注的是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年齡區間為23至89歲間。莊人祥證實,接種AZ疫苗後死亡的23歲女性,為截至目前臺灣接種COVID-19疫苗後死亡最年輕個案。
根據報告顯示,該名女性個案沒有慢性病史,莊人祥說明,該案今年9月10日接種第1劑AZ疫苗,當天返家沒有出現不適症狀,直到9月29日被家人發現倒臥床邊,當下已無呼吸心跳,送醫宣告不治。
莊人祥指出,該案已在10月7日完成司法相驗,發現個案出現雙肺水腫、右心室擴張,與疫苗關聯性仍待釐清,衛生局將協助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