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最近發布的公告表明,經過測試發現,加州公司Artnaturals出售的無味乾洗手液含有超標的致癌物質苯(benzene)、乙醛(acetaldehyde)和縮醛(acetal)。因此FDA不建議消費者用這種乾洗手液。
而到10月4日為止,Artnaturals公司也沒有回覆FDA的問題,包括是否召回產品、有害產品的影響範圍等。FDA因此才決定把這種產品加入乾洗手液黑名單裡。
「黑名單」有哪些產品?
FDA從2020年7月開始在網站上發布不合格乾洗手液名單,至今已累積了260種產品。最早上榜的是由一家墨西哥公司「Soluciones Cosmeticas SA de CV」生產,並由一系列其他公司分銷的產品。
這些產品包裝上有不同的名字,例如「Purity Advanced Hand Sanitizer」、「Parabola Hand Sanitizer」等等。FDA表示,它們之所以危險,是因為生產這些乾洗手液的設施生產了其他受到甲醛汙染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從墨西哥進口的乾洗手液不合格率太高,FDA已於今年1月禁止所有來自墨西哥的這類產品。
FDA的黑名單裡也有個別有趣的條目,例如一款名為「American Screening Hand Sanitizer」的產品之所以上榜,是因為「乾洗手液產品被裝入看似水瓶的容器,增加了意外食用的風險」;還有一款由中國揚州奧蘭德化妝品公司生產的乾洗手液於2020年8月11日上榜,理由是「產品標籤為『可食用酒精』」。
登上這份名單的中國產品總共有22種。例如一款標籤為「EPH Labs Hand Sanitizer」的產品,上榜理由是FDA認為這款乾洗手液在一個製造低度乙醇的設施裡生產,因此可能消毒能力不足。
整體而言,FDA發布黑名單的依據包括:
● FDA測試發現含有毒或致癌性物質,如甲醇(methanol)、1-丙醇(1-propanol)、苯、乙醛或縮醛等;
● 產品標明含有甲醇;
● 測試發現有微生物汙染;
● 已被製造商或分銷商召回;
● 消毒效果不足,意思是有效成分乙醇(ethyl alcohol)、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或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的含量不足;
● 生產乾洗手液的設施生產的其他產品,被FDA測出上述有毒成分;
● 乾洗手液的容器看起來像食品飲料包裝,增加誤食風險。
對於黑名單裡的產品,FDA建議我們把它裝在有害物質容器裡丟棄,而不要沖進馬桶裡。
◎ 需注意的是,FDA特別提到,這不意味著反對同一分銷商的其他產品,或有著同樣產品名稱,但由不同製造商生產的產品。
乾洗手液怎麼用?
對於有效的乾洗手液,CDC建議的使用方法是,在手上倒出足量的乾洗手液,然後搓手直到變乾。在手完全變乾之前,不要洗手,否則可能降低消毒效果。
乾洗手液的有效成分都是酒精,通常包括乙醇、異丙醇和丙醇。它們的消毒原理是能破壞病原體的蛋白質,讓病原體支離破碎,而且不會讓它們產生抗藥性。
2014年一篇發表在《臨床微生物學研究》(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期刊的文章說,最低含有30%酒精的溶液就能發揮消毒效果。這種效果隨著酒精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當酒精含量超過60%時,溶液就能消滅類別廣泛的細菌和病毒。不過,當酒精含量達到90%到95%時,消毒效果似乎就達到了頂峰。
尚文診所感染科醫師鄭元瑜指出,對於目前流行的COVID-19疫情而言,使用75%的濃度效果較好,95%的濃度效果反而差一些。COVID-19病毒屬有套膜病毒,濃度75%酒精能破壞這層外套膜,使病毒失去活性。95%酒精只會凝固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內部仍有活性,無法殺死病毒。
現在也有些產品用苯扎氯銨來代替酒精。它只需要0.13%的含量就能有效消毒。不過,CDC仍建議我們使用酒精乾洗手液,因為無酒精的產品可能只是抑制微生物生長,而不是消滅它們。另外,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的有害物質數據庫顯示,苯扎氯銨可能對特定的人士有害。
當然,即使是有效的乾洗手液,也沒辦法取代洗手!CDC網站談到,乾洗手液並不是對所有病原體都有效,例如它不能消滅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諾羅病毒(Norovirus)和困難梭狀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乾洗手液也沒辦法去掉手上的土、油和殺蟲劑等有害化學物。
所以,最好的手部消毒措施還是勤洗手。CDC建議我們用香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如廁之後、吃飯之前,以及咳嗽、打噴嚏和擤鼻涕等動作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