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討論幾年前就一直存在的危機因素,比如房地產將崩盤之類,還不如深究中國為何能挺到現在,以及那些支持中國經濟挺住的因素是否還能繼續起作用。
觀察中國經濟,GDP增速不能當真
其他媒體的危機論我就不說了,專業性很強的《華爾街日報》10月18日發表專研中國經濟的編輯和專欄作家塔普林(Nathaniel Taplin)的文章,聲稱推動中國經濟前行的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支柱全都出現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如果中國政府近期內無法出臺更強勁的寬鬆政策,那麼支撐中國經濟三大支柱的負面因素疊加在一起,到明年年中有可能引起經濟下行的風險。
塔普林列舉幾大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已陷入四面楚歌:電荒、房地產債務危機、海運航道不順,以及稍早出現的短暫、但危害不低的Delta變異毒株引發的疫情反彈。他認為,這些因素使得中國今年第三季4.9%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增長既低於預期,又跌破5%,也並不令人意外。
我從來不將中國GDP增速當作一個重要的指標,主要是中國的GDP增速可控性太強。那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IMF)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數據應該夠權威了吧?其實我也歷來存疑,因為基礎數據是中國自己交付的,更何況前不久剛曝光一事:現任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曾在2017年任世銀執行長(CEO)的時候向世銀人員不當施壓,要求將經濟環境報告內容修改為有利中國。以下討論塔普林列舉的危機因素。
中國經濟四大不利因素各有因由
中國經濟現在的四大不利因素,房地產債務危機其實早就出現,房地產「一哥」恆大危機在去年就已經預告過,我曾專門寫過文章,當局只是沒按下「不救」這個按鈕,外部債主心存僥倖罷了。其實,就算是按了「施救」,也只不過是將房地產跳樓點從80層樓挪到了90層、100層,最終泡沫總要破滅。
Delta病毒對世界的影響不止中國,澳洲等國也在為疫情發愁。
電荒這事兒與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打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那通電話有關,刻下美國將氣候變化當作頭等國策,甚至最重要的國際事務,需要中國配合。就在那通電話之後不久,中國宣布拉閘限電(不是缺電),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女士則正式宣布對中國關稅實行「保留、豁免」,可以預期,一旦關稅問題有了著落,中國方面會逐漸恢復供電。
海運不暢這問題,影響的不只是中國,還有美國。美國目前正陷入一場罕見的供應鏈危機,港口嚴重壅堵,數十萬個集裝箱(貨櫃)積壓在海上,一些商店甚至出現了商品短缺、貨架越來越空的現象。一些能夠正視現實的美國專業人士終於發現:中美兩國之間共享一條國際商品供應鏈,供方是中國,需方是美國,雙方原來早就是互相依存。
以上分析說明,除了房地產不可能再成為中國經濟的領頭羊這個因素之外,真正讓中國經濟保持源頭活水的是美國需求,因為中美共享一條國際商品供應鏈:你在這頭,我在那一頭。無論怎樣分析,都不得不承認現實:美國的消費需求是「中國製造」的源頭活水。
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美國需求
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4.78兆人民幣(下同),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23.7%,貿易順差583.4億美元,同比增加2.2%。東盟、歐盟、美國、日本依次為第一、二、三、四大貿易夥伴。其中,中國對前三大貿易夥伴均為貿易順差:對東盟貿易順差3,660.2億元,增加8%。對歐盟貿易順差7,519.6億元,增加21.2%。對日貿易逆差1,822.5億元,增加47.8%。
美國數據我在此詳細列舉:中美貿易總值為3.05兆元,增長25.8%,占12.3%。其中,對美國出口2.29兆元,增長22.7%;自美國進口7,524.2億元,增長36.5%。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中國對美貿易順差1.54兆元,增加16.9%——這個數字高於東盟的3,660.2億元,也高於歐盟的7,519億元,按匯率折算,美國對中貿易逆差今年前8個月約為1,170億美元,高居第一。
美國對此的數據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與中國海關數據一樣,證明中國對美出口強勁增長。(未完待續)──《大紀元》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