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合理碳費每噸多少? 近7成排碳大戶:300元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綠色和平28日公布臺灣排碳大戶碳定價意向調查顯示,排碳大戶六成九認為合理碳費為每噸約新臺幣300元以上,但目前碳定價制度不明朗,政府也沒提供明確減碳時程,已成企業最大障礙,建議碳定價制度應列為行政院2050淨零路徑規劃重要工具,且需有長期調升機制,讓企業願意使用,或有誘因投資技術。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指出,調查也顯示,高達88%企業支持實施碳定價、80%同意實施後逐年漸進遞增至國際碳定價水準。排碳大戶69.6%認為碳定價每噸10美元以上合理、27.3%認為每噸30美元區段才合理。環保署採取碳定價是每噸新臺幣100元,排碳大戶對施行碳定價合理程度比環保署所預期的還高,且「反駁環保署認為企業不想被收碳定價的論述」。

臺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致詞時說,碳費有效或沒效,關鍵是要收多少錢。德國、英國實行碳稅10幾年,英國減碳成績比德國好,因為英國碳稅固定,德國碳稅則隨交易價錢起伏,有高有低。臺灣到底要收多少錢,必須要合理且讓企業界感受到壓力。此外,如果要收碳費、碳稅,國內外、大小廠商全收且一致,也應該培養碳盤查人才、建立精確碳盤查制度,由第三方公司驗證。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莫冬立提到,碳價有效機制包括,碳價最終目標是減碳,需確保環境正當性;碳價不要過度影響產業競爭力,國內應考量願意做的公司給優惠回饋,讓企業願意更早投入;碳價影響能源價格,對弱勢族群會產生影響,碳價機制可能收來上千億經費,考量用在減緩社會衝擊相關工作,不要讓減碳影響弱勢族群;碳價應有效驅動創新,帶來低碳、淨零碳轉型所需的新技術及設施。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祕書長許博涵認為,討論碳定價也要思考企業所擁有的減碳工具,採購綠電就變得非常重要,但需有合理碳定價支撐、反映合理的綠電價格。目前綠電定價跟著傳統電力價格跑,缺乏考慮外部成本(如汙染、碳排),如果臺灣是碳定價過低的國家或地區,如何說服企業採購更多綠電?台灣不是採購不到綠電,而是沒有適合的價格訊號。如果有適度的碳定價,把外部成本考慮進去,就可成為綠電市場很重要的價格訊號,讓企業有更多理由支持綠電採購。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商業同業公會輔導理事長郭軒甫說,APPLE宣告2030年要做到淨零碳排,供應鏈如果沒辦法做到就換掉,對臺灣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工廠本來不想設再生能源,後來上游廠商拿錢請他們設。臺灣面臨的不是只有碳定價問題,淨零碳排讓更多臺灣企業覺醒無法置身於外,如果要做外銷,必須慢慢達成這一步,而有了碳費工具可幫助臺灣早點達成目標,與國際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