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有媒體舉辦「永續企業影響力論壇」,財信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說,臺灣要突現與中國企業間的區隔,最好的方式就是企業落實ESG。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則說,據鴻海推動ESG經驗,有助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隱性成本。
謝金河說,近年全球探討碳中和、減碳議題,不斷在永續循環的路上發展,其中包括發展綠電,而臺灣也是,未來離岸風力發電會是重中之重。
謝金河說,近2年臺商持續回臺投資,使得臺灣獲得經濟再起的力量,對製造業的發展扎下良好基礎,但有三大面向值得思考。
首先,謝金河說,新進人才遭到台積電的網羅,人才遭台積電吸納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使得許多科技公司面臨缺人的壓力。
他說,政府必須思考持續深化技職教育體系,同時鬆綁外勞移入等規定,讓人才市場有更大的擴展空間。
第二,謝金河表示,中國在9月底起大限電,讓許多企業家擔憂臺灣未來是否也會限電,特別是到2025年核電出場,屆時綠電發展的狀況,值得追蹤。
第三,謝金河說,臺灣企業跟中國區隔的最佳分水嶺就是ESG,中共今年開始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喊出共同富裕,且是強制性的,這使得不論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都無法落實ESG的框架,「我們有別於他們,更加落實ESG」。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以「公司治理3.0,推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為題進行演講,他說,鴻海的子公司有超過1200家,公司治理相當複雜,他在接棒之後積極簡化組織,2年內結束300、400家子公司,並要求落實公司治理。
劉揚偉說,ESG跟數位轉型類似,對公司的財務數字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卻是一種讓活動合法、合規的形式,是對股東負起責任的表現。
劉揚偉分享,公司治理最重要的策略是「強中央、富地方」,由於鴻海規模龐大,必須不斷優化中央的政策制度,提供事業單位更有效率的服務。
他說,中央在與事業單位互動時,常碰到彼此間的阻力,若沒處理好會降低集團效率,要讓中央的服務能力變強,讓事業單位可好好的做生意,創造利潤並帶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