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排碳大戶種樹減碳 專家:杯水車薪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針對企業種樹減碳風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張世杰12日表示,種樹減碳有如杯水車薪。排碳大戶若能以1公頃地裝置太陽能板,減碳功能遠超過大面積種樹。台大地理資源學系副教授莊振義則說,排碳大戶種樹減碳效果有限,從原料、製程、後端銷售等碳足跡考量,比較能立即見效。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12日召開造林減碳線上記者會。對於排碳大戶努力植樹,是否不如奮力減碳,張世杰說,排碳大戶奮力減排當然更直接,因為排碳大戶減排牽涉企業能源需求,遠比靠種樹減碳效率高得多,不過實際上不容易達到,他建議,「如果用其中1公頃裝置太陽能板,立即減碳的功能,遠遠超過利用大面積種樹。」

莊振義指出,從排碳大戶排放量來看,不管怎麼種樹,減的效果有限;從經濟層面來看,大戶如果能夠採用先進設備或改進製程,從原料、製程、後端銷售等各種碳足跡做考量減碳,會是比較積極面向。

他提到,根據林務局4次森林資源調查,台灣森林覆蓋率每年緩步上升,森林面積從占全國面積55%至今約占60%,碳蓄積量5億200萬立方公尺、全國每公頃森林碳儲存量為343.3公噸。目前全台每年森林碳吸存量為每公頃9.76公噸二氧化碳,約抵銷全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7.5%。

莊振義表示,雖然森林面積增加,但碳吸存量卻從1991年逐年下滑,到現在下降近10%。台灣因天氣、地質災害、人為因素,包括颱風、暴雨、崩塌、森林大火等,導致樹木死亡或森林損壞,造成森林碳儲存及碳吸收減損。

關於《Nature》(自然)提到,亞馬遜雨林固碳能力,將從碳吸收(碳匯)變成碳排放(碳源),莊振義說,原因是過程中受到很多人為干擾,大量森林砍伐加上林木死亡,會使得亞馬遜雨林很多能力消減。

至於種樹能額外移除多少二氧化碳?張世杰表示,據環保署2021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冊報告,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74百萬公噸,8個種滿樹的台灣只能移除其中21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種樹減排效用相當有限,「杯水車薪」。

張世杰以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碳通量研究表示,2019年台灣人均碳排放量10.96公噸,與大農大富平地森林2019年碳吸收量10.9公噸相當接近。利用森林吸收碳排放很難達到立即減排成效,因為從光禿禿空地開始種樹是在排碳狀態,經過7、8年後,森林碳吸存能力逐漸增加才有淨的碳吸收。

他也模擬千年平地闊葉林生長過程,發現隨著森林成熟碳匯能力變小,且森林的碳匯能力受環境影響一直變動,在不同年分可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大於排放,也可能排放大於吸收,成為二氧化碳排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