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龍潭大池水質問題,桃園市政府爭取環保署「前瞻水環境建設計畫」補助達新臺幣約3.4億元,推動「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先後獲得桃園市政府公共工程金品獎、不動產協進會國家卓越建設獎之肯定,更代表桃園市政府參加工程界的奧斯卡「公共工程金質獎」,榮獲設施類佳作,對於鮮少建設工程的環保局而言是極大的肯定。
桃園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環保局非工程單位,過去推動大型公共工程之經驗較少,能獲委員青睞得獎實屬不易,在整個計畫進行之初,透過小型模場之測試、大專院校合作、國外經驗回饋等,以產官學三方合作方式,持續精進施工細節,使水質淨化系統可順利運轉,水質改善成效符合預期,此新型工法導入經驗可供學術單位持續進行研究型計畫,將除磷的技術成功複製並廣泛運用到其他重要水庫或湖泊。
環保局改善因換水率偏低及水質優養化造成的龍潭大池水環境問題,引進日本最新的多層複合濾料(MSL, Multi-soil Layering System)水質淨化系統,每日可循環處理共18,000CMD水量,處理量為全亞洲最大,水質經淨化設施處理後,包括總磷、生化需氧量、氨氮等指標污染物均可達50%以上之去除效率,影響水質清澈程度之懸浮固體去除率更可達70%以上,處理的效益也直接反映在大池的水質上,試運轉期間大池氨氮濃度由中度污染改善至未(稍)受污染,池水總磷的濃度也下降了60%,可以預期大池水質將日益改善。
環保局表示,龍潭大池位於老街溪最上游,源頭水質更要把關!透過「龍潭大池水質改善及水體環境營造計畫」工程推動,藉由土壤、木炭、有機質、鐵粒和礫石等天然、無污染混合濾料層及透水層組成的「多層複合濾料水質淨化設施」系統,截流上游生活聚落的污水及動力抽取大池優養化水體共18,000CMD,用多重生物處理工法,削減水中藻類增生的磷,改善水體優養化的問題並達到龍潭大池每周換水一次的目標。
水質淨化設施全為地下化設施,完工後綠地面積增加1.6公頃,上部景觀打造兼具環境教育及休閒遊憩功能的水質淨化生態園區,工程施作採用低衝擊開發系統,開發與永續兼顧,111年將申請為環境教育場所,開放供民眾體驗水質淨化環境教育課程,包含設置瞭望平台、湧泉之丘、景觀步道、生態池、造型廁所及廣場等,還有「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老師之文學原創也重現於園區當中,亦考量了生態復育價值,栽種兼具觀賞性及生態機能之樹種,打造兼具教育、休閒、遊憩功能之環教場域,整體工程不僅有淨水功能、更提供活水與民眾親水之多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