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製作生肖花燈,鼠、牛、虎、兔⋯⋯一輪12年,不知不覺也過了好幾輪。蕭在淦八十多年來始終如一,堅持保留傳統文化的精神,受到中華文化總會與新竹市政府之肯定,中華文化總會特頒予「匠人魂」錦旗,以表彰其對文化之貢獻。
蕭在淦的作品獲獎無數,也曾受邀至世界各國參展,每年元宵節在城隍廟展出的花燈,更是名聞遐邇。這幾年他也鼓勵兒孫年輕一輩做花燈敬神並參加比賽,希望能代代相傳,他笑說,有時廟方還是會將兒孫的作品寫成他的名字,「沒辦法,數十年來寫習慣了。」
有人說燈籠和花燈一樣,而蕭在淦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古代的燈籠原來是用來照明的,類似現代的手電筒,而花燈則是藝術創作,十二生肖、吉祥動物、花朵等都可以用來構圖,甚至「把發生的事拿來糊成燈那也是花燈」,於是創意源源不絕,就像最初做燈籠不須畫草稿,如有神助、無師自通一樣。
蕭在淦笑容可掬的說,最愛龍、鳳凰、虎、孔雀與麒麟等造型花燈,這些動物不容易看到,所以特別漂亮。他把龍、鳳凰與麒麟並稱為「人間三奇」,雖然沒見過,卻相信製作這樣的藝術品會帶給人吉祥好運。
一代燈師愛臺灣
2022,來到了虎年,俗話說「人死留名,虎死留皮」,蕭在淦說,因為「虎皮的紋路很美」,他心繫臺灣安危的心,也是從年輕到老從沒改變。語重心長的話,在花燈中蘊藏著玄機。
蕭在淦透露一個祕密,他提到「虎旗」是臺灣首面國旗,早在1895年5月25日「臺灣民主國」創立時出現,採用「藍地黃虎」圖案。當時臺灣為清國的領土,因《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為免於被割讓,宣布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臺灣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1895年10月臺灣民主國因兵敗而解散,只經歷了5個月短暫的期間。
蕭在淦說,在十多年前,臺灣博物館曾拿著「虎旗」圖案,請他做一個花燈,他知道了虎旗的故事深受感動。身為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他熱愛這塊土地,臺灣就像個母親般,無聲的包容著不同的族群,可有人站在這塊土地上卻不知足,還要拱手把她送給共產黨,說到激動處、越說越來氣。
蕭在淦的家人常勸他不要和訪客談政治,以免傷和氣,但是蕭在淦認為,藝術家就是用自己的作品抒發情感、傳達理念,「愛國」何錯之有?古時候不是也有愛國詩人的故事嗎?(屈原受奸臣陷害被楚王放逐,漂泊在荒山水畔,只能用華美的文詞,將一肚子的委屈,寫成一首首愛國詩篇),家人聽了,也就不再說什麼。
當年,蕭在淦依約把虎旗花燈做出來了,但臺灣博物館卻改變了計畫,這個花燈就放在他的工作室,一直不曾展出。他雖然覺得有點遺憾,不過也以有機會製作「虎旗」花燈為榮,他說臺灣應該有骨氣、傲立於世界上,他以身為臺灣人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