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環保署攜手工研院研發 回收鋰電池高價金屬

環保署與工研院成功研發二次鋰電池高值化再利用技術,將廢鋰電池黑粉純化為價格高出10倍的氧化鈷等再生用料。(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與工研院成功研發二次鋰電池高值化再利用技術,將廢鋰電池黑粉純化為價格高出10倍的氧化鈷等再生用料。(環保署提供)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環保署與工研院成功研發二次鋰電池高值化再利用技術,將廢鋰電池黑粉純化為價格高出10倍的氧化鈷等再生用料。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祕王嶽斌18日說,目前國內二次鋰電池處理業者共6家,希望2025年之前把這項技術橋接給業者,讓廢電池高價稀有金屬資源留在國內,形成循環產業鏈。

據環保署統計,2020年二次鋰電池(含電動汽機車、3C產品及含二次鋰電池商品)回收量621公噸,占廢乾電池回收量約15%。目前電動車為8000輛、電動機車共50萬輛,根據3C產品及電動運具使用汰換週期推估,2025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約達1,100公噸,而目前6家處理廠每年最大處理量約2192公噸。

王嶽斌指出,18日發表的技術有兩特性:採用溼式法,不需要像傳統技術使用熔煉,空汙、碳排較少、汙染較低;經過溼式再生利用技術,原料產品產值是現行技術的10倍,是高值化技術。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組長曹芝寧說,二次鋰電池過去破碎處理後,含有價金屬的黑粉(正負極混合粉)大部分輸出國外,剩下的黑粉每公斤售價80元,只能做煉鋼輔料,但經過高值化技術處理後產生的再生用料,例如:氧化鈷目前市價每公斤800元,價格成長10倍。

工研院研究員林欣蓉表示,鋰電池回收的有價物質是正極的塗布材包含鋰鈷、鋰錳元素或鈷鎳錳、鈷鎳鋰三元素。鋰電池有價物質當中最貴的是鈷,價格波動十分劇烈,從2016年每噸2萬7千美元,到現在7萬多美元。

林欣蓉指出,這次研發的新技術,透過物理破碎分選技術,可得到比較乾淨的黑粉,再透過溼法處理,萃取率達99.7%,如1公噸廢電池鈷含量占13%,就可萃取出近13%的鈷。產物包含碳酸鋰、硫酸鎳、硫酸鈷、氧化鈷等高值再生用料。也可因應不同產業需求,製成氧化鈷、硫酸鈷、氫氧化鋁等產品供產業使用。

關於二次鋰電池循環產業鏈,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專員兼執祕魏文宜說,目前有6家二次鋰電池處理廠,其中4家出口電池或黑粉,另2家在國內做廢電池處理,目前處理技術停留在黑粉,未來可能技轉這項新技術,加碼投資生產含高價金屬的再生用料供國內2家電池製造廠使用。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18日表示,預估2025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1,100公噸。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18日表示,預估2025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達1,100公噸。(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