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Omicron群聚感染持續延燒,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26日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時表示,此波感染仍在可控範圍內,但真正隱憂有二,一是沒有疫苗保護力的族群恐產生重症個案,二是輕症個案過多,可能造成醫療量能負擔過多並造成經濟損失,因此他認為,臺灣每週本土確診人數在350例以下,就有可能達成重症清零。
陳秀熙表示,雖然國內仍有本土確診案例,但民眾若維持在疫苗免疫保護力時效內,或是施打第三劑疫苗提升免疫保護力,感染後個案多數為無症狀或屬於輕症,且若加上提升個人公衛防疫措施(NPI的警戒)及遵守相關防疫規定,這波流行應可保持在可控範圍內。
陳秀熙認為,臺灣目前真正隱憂有2點,第一,未施打疫苗、或疫苗免疫保護力已失效族群所可能產生的重症個案;第二,即使檢測個案雖大多數為輕症,但個案過多不但會造成醫療及隔離量能負擔,並可能造成社會經濟成本損失。
Omicron有流感化趨勢,加上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症比率,因此外界主張可效仿國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對此,陳秀熙主張,比起與病毒共存,臺灣應朝向重症清零與振興經濟為主,因國內個案比其他國家少,預估若國內每周確診人數可控制在350例以下,就有機會達成重症清零目標。
陳秀熙說明,臺灣目前平均每天能打28萬劑疫苗,且疫苗保護力消退族群中,已有4成施打第3劑疫苗,預計到2月初,社區疫苗保護力可達70~80%。
陳秀熙也建議,在群聚感染減少之後,應將社區快篩站轉為精準化社區監測,藉由定點醫師監測系統,由醫師監測、通報,若有民眾有症狀應先快篩,避免過多無症狀及輕症病患占用醫療資源,使重症住院最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