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路建廣聯合體確定接手重整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同時還收購臺灣封測大廠日月光在中國的4家廠房。經濟民主連合10日表示,面對中國半導體併購國家隊捲土重來,當前臺美供應鏈安全存在四大破口,應立即修法因應,否則將衝擊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安全與臺美戰略互信。
中資深圳市聯得自動化裝備公司持有提供台積電半導體製程中的「光罩檢查裝置」的華洋精機公司的30%股份,且有實質控制力,有違法之虞,經民連已向經濟部投審會檢舉。
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曾於2015年10月斥資近千億元,要買下臺灣封測大廠力成、矽品與南茂,甚至揚言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但在過度舉債擴張後,於2020年多次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債務違約頻傳。
即使紫光積極尋找債務解決方案,財務仍持續惡化,2021年7月上旬再遭債權人聲請破產重整,最終法院裁定由「智路建廣聯合體」出資600億人民幣接手。
建廣資產的最終控股股東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中央匯金與中國建設銀行,而智路資本則隸屬於中共官方支持的中關村融信金融資訊化產業聯盟(簡稱融信聯盟,FITA)。
智路資本與建廣資產結盟後,曾於2016年聯合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旗下的安世半導體,2020年又收購新加坡封測大廠聯合科技。
2021年6月,智路資本收購韓國晶片廠商美格納半導體案,遭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阻攔後,轉向面臨重整的紫光集團,並且收購台商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與工廠。
2021年12月,智路建廣聯合體參與紫光集團重整案的同時,也收購日月光在中國蘇州、昆山、上海和威海的4家封測廠,交易金額達14.6億美元。
對於中國半導體併購國家隊捲土重來,經濟民主連合智庫10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表示,當前臺美供應鏈安全存在四大破口,呼籲政府財經與國安團隊正視並盡速修法,有效防堵敏感產業及技術遭中資收購,切莫再拖延,否則將衝擊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安全與臺美戰略互信。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臺灣的投資與技術輸出法制存在「四大破口」,第一個破口在中國,臺商攜關鍵技術前往中國投資設廠,投審會原規定臺商須獨資或有控制力,但赴中後卻轉讓持股或將工廠予中國人,變成斷線風箏,造成技術外流。
他表示,經濟部於去年10月15日雖曾預告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十條,將臺商出售中國子公司股權或資產,從事後報備改成事前申請。目前法規修正預告期已屆滿,至今仍未見修正。
第二個破口在香港等地。賴中強說,中資假藉港資或外資名義來台投資敏感產業,規避投審會審查。經民連已與立委郭國文合作提出《香港澳門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但立法院目前尚未開始審查。
他表示,經濟部雖然於2020年底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但修正幅度不夠,依然要求臺灣官員自行舉證,證明中資對第三地投資有「控制力」;而金管會更蠻橫地拒絕對《大陸地區投資人來臺從事證券投資及期貨交易管理辦法》與《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作出相應檢討修正。
第三個破口則在臺灣。根據經濟部《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第五條之規定,中資來臺投資,只要中資持股控制在三分之一以下,即便中資控制該標的企業過半數董事,該企業再轉投資其他敏感產業,也無需事先申請投審會許可。
中國智路建廣聯合體確定接手重整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同時還收購臺灣封測大廠日月光在中國的4家廠房。經濟民主連合10日表示,面對中國半導體併購國家隊捲土重新,當前臺美供應鏈安全存在四大破口,應立即修法因應,否則將衝擊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安全與臺美戰略互信。
中資深圳市聯得自動化裝備公司持有提供台積電半導體製程中的「光罩檢查裝置」的華洋精機公司的30%股份,且有實質控制力,有違法之虞,已向經濟部投審會檢舉。
中企大搞收購 臺廠屢成目標
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曾於2015年10月斥資近千億元,要買下臺灣封測大廠力成、矽品與南茂,甚至揚言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但在過度舉債擴張後,於2020年多次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債務違約頻傳。紫光2021年7月上旬再遭債權人聲請破產重整,最終法院裁定由「智路建廣聯合體」出資600億人民幣接手。
建廣資產的最終控股股東為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中央匯金與中國建設銀行,而智路資本則隸屬於中共官方支持的中關村融信金融資訊化產業聯盟(簡稱融信聯盟,FITA)。
智路資本與建廣資產結盟後,曾於2016年聯合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旗下的安世半導體,2020年又收購新加坡封測大廠聯合科技。
2021年6月,智路資本收購韓國晶片廠商美格納半導體案,遭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阻攔後,轉向面臨重整的紫光集團,並收購臺商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與工廠。
2021年12月,智路建廣聯合體參與紫光集團重整案的同時,也收購日月光在中國蘇州、昆山、上海和威海的4家封測廠,交易金額達14.6億美元。
對於中國半導體併購國家隊捲土重來,經濟民主連合智庫10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台灣公民陣線組織部主任許冠澤表示,當前臺美供應鏈安全存在四大破口,呼籲政府財經與國安團隊正視並盡速修法,有效防堵敏感產業及技術遭中資收購,否則將衝擊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安全與臺美戰略互信。
四大破口 涵蓋中港臺美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臺灣的投資與技術輸出法制存在「四大破口」,第一個破口在中國,臺商攜關鍵技術前往中國投資設廠,投審會原規定臺商須獨資或有控制力,但赴中後卻轉讓持股或將工廠予中國人,變成斷線風箏,造成技術外流。
他表示,經濟部於去年10月15日雖曾預告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十條,將臺商出售中國子公司股權或資產,從事後報備改成事前申請。目前法規修正預告期已屆滿,至今仍未見修正。
第二個破口在香港等地。賴中強說,中資假藉港資或外資名義來臺投資敏感產業,規避投審會審查。經民連已與立委郭國文合作提出《香港澳門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但立法院目前尚未開始審查。
他表示,經濟部雖然於2020年底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但修正幅度不夠,依然要求臺灣官員自行舉證,證明中資對第三地投資有「控制力」;而金管會更拒絕對《大陸地區投資人來臺從事證券投資及期貨交易管理辦法》與《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作出相應檢討修正。
第三個破口則在臺灣。根據經濟部《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第五條之規定,中資來臺投資,只要中資持股控制在三分之一以下,即便中資控制該標的企業過半數董事,該企業再轉投資其他敏感產業,也無需事先申請投審會許可。
賴中強舉例,2012年投審會核准中資立訊以香港商聯滔電子有限公司名義來台投資宣德科技公司,宣德科技五席普通董事中有四席是香港商聯滔電子有限公司指派,但因中資持股巧妙控制在「只有」30.55%,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宣德科技再收購台翰精密等併購案,居然無需申請投審會審查,任由立訊執紅色供應鏈大旗,以宣德科技為橋頭堡在台灣恣意併購。
台積電設備廠商華洋 中資有持股第四個破口在美國,台積電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晶圓廠,而跟隨台積電前進美國的設備廠商,居然包括深圳市聯得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在臺投資的華洋精機。
經民連委任律師陳緒承進一步說明,臺灣的華洋精機提供台積電半導體製程中「光罩檢查裝置」。經調查發現,中資深圳市聯得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投資華洋公司,持有華洋公司約30%的股份。
陳緒承說,華洋公司總經理蕭賢德在2017年代表深圳聯得公司,獲邀出席中國天津市政府主辦的「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華洋公司董事長邱見泰,更持有深圳聯得公司股份多達46萬6,200股,列於深圳聯得公司年報為「前10名無限售條件股東」,可見深圳聯得公司不僅持有華洋公司大量股份,也對華洋公司的人事、營運有顯著影響力。
華洋:推動中資減持 拚完全本土化
華洋精機公司總經理蕭賢德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民團的說法存在一些認知錯誤,首先是中資持股部分,過去確實曾持有30%股權,但他在2019年上任後,就已意識到中資持股未來可能會出問題,所以不斷推動中資減持,改由臺灣本土產業與上市櫃公司持股,目前中資持股僅剩9%,未來目標是讓中資越來越少,最終達到完全本土化。
他強調,早在2019年與台積電合作時,台積電就已知道華洋有中資,這次民團召開記者會後,他們也立即與台積電說明,台積電完全了解情況。目前華洋沒有任何中國人任職,聯得方面只有1席董事。
蕭賢德表示,過去華洋想發展T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但因為台灣的TTLCD產業都已大量前往中國,所以他們也將TTLCD的模組銷往大陸,但與半導體沒有任何關係,公司是在聯得入股後,才開始轉型做半導體相關製程。
至於華洋與台積電合作,是否會有資安外洩的疑慮?蕭賢德說,台積電的安全防護超乎外界想像,光罩檢查裝置確實很重要,但還有高、低階之分,而且台積電製程中的所有資料都有層層把關,所有人員都要進入設備廠才能改修,連一張圖、一張紙都拿不出來。
他表示,華洋與台積電的合作人員都採固定團隊,並且簽有百分之百的保密協議(NDA),舉凡所有與資料有接觸的人員,都要放到NDA的名單裡面,而且所有涉及與台積電光罩檢查裝置相關的技術,都必須在特定電腦上才能開啟,相關防護非常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