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11日晚間陪同市長柯文哲赴公館夜市視察「攤販精進計畫」進度後,在臉書發文表示,夜市是代表臺灣的文化之一,但過去幾十年市府的取締並未解決問題。文中也批評前臺北市長馬英九離人民太遠,卻因引語不當挨批是為了選舉而抹黑他人。
黃珊珊表示,夜市是臺灣文化的代表,但北市府過去的管理方法,只是讓警察與攤商玩了幾十年的「鬼抓人」,在她擔任北市議員任內見證了許多被前幾任市長視為洪水猛獸卻只知道開單取締的議題,但取締了20、30年依然未改善。攤商需要的是管理,而不是取締,了解市民的需求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只會讓市民與政府的距離愈來愈遠。
「攤販精進計畫,就是從公館夜市開始的」,黃珊珊寫道。該計畫是針對非公有市場內未取得證照的攤商,也就是所謂的流動攤販,而這種在臺大旁公館夜市的流動攤販早已成為當地居民、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其取締不如讓他們限時限地合法營業,甚至輔導業者油煙處理設備、油脂截留器,以提升商圈服務品質、環境衛生。
這是臺北市攤販政策的一大改變,但黃珊珊指出,她曾在前市長馬英就任內質詢過這個問題,但馬英九當時卻回答「我從小到大沒有到攤販買過東西」,讓她覺得市長離百姓太遠。未料,馬英九辦公室卻回應,「對於黃珊珊顛倒黑白、無中生有的錯誤發言,很遺憾也無法認同」;外界也質疑,黃珊珊是為了選舉抹黑他人。
根據臺北市議會公報顯示,當時黃珊珊向馬英九質詢,「當上市長後有沒有跟流動攤販買過東西?」,馬英九回應,「我連買東西的機會都很少,更不要說流動攤販了」。馬辦指出,當時馬英九的意思很明顯是表示,因為公務繁忙,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買東西;且全臺各大夜市和市場,都可見馬英九消費後應攤商要求所留下的簽名。
對此,黃珊珊13日表示,了解民生、注意民眾的需求不是選舉期間才該做的事,當時作為民意代表的她確實認為馬前市長不夠了解民生、對流動攤販跟固定商家的理解也有錯誤。她強調,由於事隔18年造成她引用詞語不夠精確,但馬英九不食人間煙火是事實,更調侃他曾認為「維士比是維他命」、「鹿茸是鹿耳朵裡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