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國軍強化防衛 專家:應假設無外援

圖為漢光演習,陸軍在臺東地區指揮部機步營配合實兵操演戰況。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圖為漢光演習,陸軍在臺東地區指揮部機步營配合實兵操演戰況。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面對中共對臺威脅與日俱增,學者認為,國軍的防衛作戰構想,應該建立在外援不會支援或共同防衛作戰的前提之下,透過強化防衛與嚇阻,讓中共評估攻臺要付出很大代價,因而不敢對臺發動戰爭。

國民黨智庫17日召開「我方如何因應中共軍事威脅」座談會,邀請前國防部長楊念祖、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廖天威、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等人與會討論。

針對國軍防衛作戰構想,羅慶生認為,必須先有不期待外軍支援或共同防衛作戰的共識,因為外援並不可靠;而國軍的防衛作戰構想有兩主軸,分別是防衛以及嚇阻。

羅慶生表示,為集中資源以挫敗攻擊軍攻勢,國軍防衛作戰構想無論如何變化,或增加「戰力防護」要項,都是依據制空、制海、反登陸程序而進行戰術安排。因為中共武力犯臺要攻占臺灣,這三個是必然要經過的程序,因而可以有效集中資源,增加共軍攻勢挫敗的機率,以嚇阻中共軍事冒險。

羅慶生說,當代人工智慧、戰場管理等數位科技的高度發展,打游擊戰的民兵所面對的將不是攻擊軍的部隊,而是無人機等高科技載臺,而且在衛星、紅外線偵蒐科技下將無所遁形。換言之,以往城鎮游擊戰有「敵明我暗」的優勢,但現在已完全顛倒過來。

他強調,「不對稱作戰」和民兵打城市游擊戰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國軍防衛作戰的陸戰階段,可以打「不對稱作戰」,由三、五人的小組使用高科技無人機或飛彈等不對稱武器作戰;這必須由經過完整訓練的專業軍人,才有能力執行。

他還提到,臺灣的「防禦縱深」從西部海岸到中央山脈明顯不足,這也是當初「地面防衛作戰」構想經常被摒棄的原因。他提出另一種構想,國軍可以思考改用「顛倒正面、東部決戰」的概念。

羅慶生說,花東縱谷一邊是中央山脈、一邊是海岸山脈,其實是非常適合固守的地形;如果在戰爭即將開始前,指揮中心就把地面主力部隊帶到東部去,就可以依託東部的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形成一個在東部決戰的概念。

羅慶生認為,這個概念有兩項優點:首先,共軍若從西部進犯,就必須越過非常險峻的中央山脈;如果想改為從東部上岸,敵人就必須背對太平洋。包括作戰部隊、運輸艦隊或護衛艦隊都要繞一大圈,除了補給線被大幅拉長,還得面臨從關島或沖繩趕來馳援的他國部隊而面臨「腹背受敵」的風險。

羅慶生認為,這樣的做法足以增加對中共動武的嚇阻性,但他也強調,這樣一來,當前國軍作戰構想北、中、南作戰區的編組,到底還適不適用?可能都得通盤檢討。

對於「決戰東岸」的想法,前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表示,高山阻絕中共,但也阻絕臺灣的部隊調動、人力物力的集中;此外中共畢竟有航母,戰機的數量也增加很多,有巡弋飛彈可運用,現在包括佳山基地都已經不是安全的了,有沒有可能決定在東部決戰的時候,或當我們已經集結之後,中共航母戰鬥群也在東部等著國軍,國軍要面對的不是雙方地面部隊在東部進行決戰,而是中共強大的海上兵力。

廖天威認為,臺灣的國防政策存在問題,而問題的核心在於人,他不明指是什麼人,但三軍統帥是一個關鍵因素,三軍統帥一定要下達決心,一定要有務實的生存戰略;戰爭不會自動開啟或結束,人是核心,未來應該加強人的建設,包括信心、素質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