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完整內容,請掃描QR code,觀看影片:
記得年少時,在那升學主義掛帥的年代,看電視成了我最喜愛的休閒娛樂,舉凡綜藝節目、美式英雄影集,都能激發我澎湃的熱情與想像。只要開啟電視,我便目不轉睛,兩眼放光……
有一天,父親終於發難了,「你看這麼多電視,以後要當演員嗎?」「沒有呀,我沒想當演員。」他隨即拋出質疑,「既然如此,你花那麼多時間看電視,有什麼意義!」面對父親的詰問,我當下不以為然,卻無力反駁。
「不過調劑一下,有那麼嚴重嗎?」我雖曾經嘀咕,可在往後的成長歲月,這些話卻如發酵陳釀,滲浸我心,深深影響我的處事態度與觀念——如果只是享受過程,不求結果(達成目標),我的人生終將空轉虛度。
什麼樣的觀念,決定什麼樣的態度與行為;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風貌。有人即興而為,忙個不停,卻一事無成;有人專注目標,制定策略,卓然有成。平庸與優秀的分野,就決定在一個人的觀念與態度。
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做報告上網查資料,無意間發現了一則冷氣廣告。「最近天氣很熱,自己正缺一臺冷氣呢!」指尖輕點滑鼠,於是各家商品特色、網評推薦、價格折扣等訊息,排山倒海而來。當你回過神來,20分鐘悄然過去了。
同樣到賣場購物,有人事先列好清單,逕至貨架找到「必需品」,放入購物車後,十分鐘內就利索完事。有人漫無目的邊逛邊看,一路被外界刺激,一路痛快血拚,買了一大堆東西,回家後竟發現忘記買雞蛋!
以成果為導向
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總以成果為導向。即便一個小小的變革,在行動之前,他會問自己:「我希望得到什麼結果?」「我如何獲得這個成果?」「這個結果對我又有什麼意義?」基於結果的思維認知,他會專注於目標,創造推進改革的有利條件,用迅捷的行動產出最有價值的結果。
以終為始
「結果思維」不只是一種思考方式,它是一種生活與處世態度、甚至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到企盼獲得的結果?將有助於我們達成目標,比較不會得到我們不想要的結果。
毫無「結果思維」的人,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隨波逐流,走一步算一步,出門前不會先查地圖,不重視提前準備,因此經常迷路,甚或困在車陣,導致習慣性的遲到。這種人容易產生「刺激反應」,一不小心就偏離方向,白忙一場。
這種思維反應在辦公室文化也很突出。缺乏結果思維的人召開會議,常因沒有做好前置作業、未能積極引導討論,導致「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
這些事例看似好笑,但仔細想想,在奔向未來人生或事業的目標時,我們有多少次因為目標不夠明確,沒有牢記、漫不經心,因而招致外界干擾,導致希望的落空呢?
截然相反的,有「結果思維」的人,必是「不忘初衷」,而且「以終為始」。當擬定目標後,他會據此反推行動的步驟,從而決定如何開始、怎麼執行、最後又如何改善。因此,在追求願景的過程中,他有明確的人生導航,不會浪費時間在無關的事務上,可以即時擺脫干擾,高效達成自己期待的結果。
瞄準目標 做事不繞彎
在個人成長、職涯發展或事業經營上,如何掌握自我意識,避免迷航或亂流,讓我們做事不繞彎,成功直達目標?
且看航空實例,飛機飛行期間,因受氣流、亂流、風暴、閃電與地球磁力等影響,約有九成時間,飛機是偏離航道而飛的。但最終它總能按照預期時間,飛抵預期的地點。因為它始終鎖定最終的目的地,並且不斷的調整方向。飛行員的「結果思維」,正是飛機的最佳導向!
雷同的情況,在召開會議之前,我必須預先設想會議背後的結果——這個會議我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如何達到這個結果?大家需要做什麼準備?然後全員全程鎖定這個目標,一旦偏離主題馬上再拉回來,這樣必能開一場高效的會議。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個人生涯規劃,也適用於企業營運的成長,一家企業想要達到的結果是賺錢、永續經營,那麼就要讓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擁有「結果思維」。全員投入「能賺錢」的事情,少做那些「與賺錢不相關的事情」。如此全體動員,怎麼會有不賺錢的企業?
「你看這麼多電視,以後要當演員嗎?」父親的這句話至今仍常在耳邊響起,提醒著我幾個問題,「你的目標是什麼?夠明確嗎?你要往哪邊走?你想要達到什麼結果?要怎麼走才到得了目標?你現在是否正往目標前進?」
最後再次提醒: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人生,記得要「以終為始」,積極採取行動,現在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