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已經是全球不容忽視的首要健康問題之一,為倡議終結肥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將今年3月4日的世界肥胖日主題訂為「全民皆須行動(Everybody Needs to Act)」,呼籲每個人都應該要正視肥胖議題。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2日舉辦2022世界肥胖日 Everybody Needs to Act記者會,呼籲肥胖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慢性病,且與台灣十大死因多達八項具有關聯 、更是新冠肺炎染疫重症的風險因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6年全球肥胖人數已達1975 年的近三倍,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人,其中肥胖者超過 6.5 億人,表示肥胖已成全球重要的公衛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時為「過重」,BMI≧27時則為「肥胖」 。2016-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高達47.9%,有近一半的成人有體重的問題,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盛行率也高達11.21% ,以上數據皆顯示台灣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仍有改善空間。
除了BMI,腰圍也是健康體態重要的一項指標,根據國健署的定義,腹部肥胖的定義為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這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上升 。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表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還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
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1,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不僅如此,肥胖還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三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7。
因此,台灣肥胖醫學會呼應2022 世界肥胖日主題「全民皆須行動(Everybody Needs toAct)」,提出體重管理的「ACT」三個行動方案,包括:陪伴與支持、 輕卡管理、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張皓翔醫師也分享,臨床上看到許多的個案,因為沒有正確的減重觀念,反而陷入愈減愈肥的循環。林小弟(化名)從國中起,因為愛喝含糖飲料,體重飆破一百公斤,肝功能指數也跟著體重飆高,多年來歷經數次的減重、復胖,體重如溜溜球般上上下下。在上了大學後,林小弟因為開始重視外表,終於認真配合醫療團隊進行體重控制,透過飲食調控、規律運動,一年內體重降至80公斤且成功維持減重成果,肝功能指數也恢復正常,一併找回自信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