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烏克蘭學者、學生紛紛避走他鄉,需要國際伸出援手。中研院長廖俊智9日表示,在可能範圍內,中研院規劃第一期接納10位烏克蘭學生、學者,後續再考量擴大名額。至於臺俄學術交流,廖俊智認為,若沒有牽涉高科技、國防、核能等敏感科技,應持續進行。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9日邀請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立委林奕華、張廖萬堅、吳思瑤、黃國書、賴品妤等關切中研院與烏克蘭、俄羅斯學者交流狀況。
中研院目前聘用1位烏克蘭籍博士生、2位博士後研究生、1位研究助理,以及1位俄羅斯籍學者。廖俊智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研院除積極關切烏克蘭籍學者、學生在臺工作狀況,並於2日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表達願意接納烏克蘭學者、學生來中研院交流訪問。
廖俊智表示,很多國際學術社群轉載中研院的聲明,波蘭科學院看到聲明馬上跟中研院連絡,因為波蘭科學院收容逃到波蘭避難的烏克蘭學生、學者,現已人滿為患,希望國際能伸出援手。中研院答應在可能範圍內接納烏克蘭學者、學生,目前規劃第一期接納10位學生、學者。
吳思瑤指出,當初烏克蘭科學家到波蘭,因為波蘭科學院提供旅行與停留費用,最長3個月必要時可延長,生活費與旅運費也沒有太高,但這畢竟是危難時刻。「中研院現在接納10位都是女性?」廖俊智回應,的確都是女性,因為烏克蘭現在能夠出來的只有女性,男性都要留下來保家衛國。
台俄學術交流 未涉及敏感科技應繼續
關於臺俄學術交流,黃國書詢問,過去10年有13件合作計畫,目前還有6件執行當中,會不會因俄烏戰爭中斷?廖俊智表示,他希望更細緻看待這件事情。包括敏感科技,如高科技、國防、核能等,要馬上做出決定,可能要終止。非敏感科技部分則以全國角度,跟科技部一起研商用怎樣的態度面對俄羅斯學者。
廖俊智指出,目前正在進行的臺俄交流,大部分是學者對學者,很多俄羅斯學者反戰,假如沒有牽涉到敏感科技,他認為學術交流應該持續進行。此外,據他了解,跟俄羅斯簽MOU的中研院單位只有地球所,計畫已經快執行完畢,今年6月就會終止,大概不會再繼續。
中研院國際事務處長孟子青說明,中研院與俄羅斯執行的13項計畫,7項已經結案,目前還有6項正在執行中,主要是研究員對研究員的合作,沒有牽涉機構對機構,更沒有牽涉到國家對國家。而研究員對研究員的合作,看起來沒有敏感科技,大部分是比較基礎的研究,對國安層次來講絕對不會有影響。
黃國書追問,俄羅斯把臺灣列為不受歡迎國家,如果俄羅斯片面取消跟臺灣合作,中研院如何繼續進行相關研究計畫,而現在進行的科研人員如何處理,經費預算可不可挪做他研究計畫?
廖俊智表示,這些計畫大多是學者與學者個人之間,不牽涉經費、人員交流,只是大家共同合作做一個題目,有結果之後互相討論,即使終止計畫仍可進行。可能少數狀況是俄羅斯先完成一步,臺灣接著進行下一步,或相反,這可能牽涉國家整體政策,需跟科技部一起研商怎麼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