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中共對臺教育統戰 教部允審慎因應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中國全國人大「臺灣省代表團」日前提出「第四通」,要透過增加臺生名額跟赴中學習人數,來增加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也就是教育融合。立委指出,中國(共)近來利用種種方式對臺灣及全世界進行統戰、認知作戰,認為教育部應嚴謹對待,也希望教育部能祭出政策,積極留才。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承諾會審慎因應。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0日邀請教育部長列席報告業務概況,立委陳秀寶質詢時指出,中國(共)現在透過種種方式例如影音平臺等,對臺灣與全世界進行統戰及認知作戰,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非常注意的。他們提出的第四通指出,在學業上要對臺生量身定制課程,提供就業前實習機會,甚至組織臺生參加社會實踐,使臺生深入了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甚至是國家認同。此外,他們也希望擴大引進臺灣教師至中國工作,以促進兩岸雙向融合。

陳秀寶認為,學生若要選擇到中國學習或工作,這是學生的個人自由,無法進行限制或約束。「但是教育通卻是萬萬行不通」,不管是以國家安全考量,還是人才的培育,這對國家未來的發展都非常嚴重,盼教育部須審慎,並用嚴謹的態度正視此問題。

潘文忠回應,中國(共)一直用各種方式進行統戰由來已久,但背後目的始終不變,教育部也會非常審慎提醒學生,到中國就學會有學歷採認、畢業後就業等問題,教育部都會特別提醒學生,希望學生了真實狀況後再做考量。

此外,立委張廖萬堅在質詢時則提到,去年立法院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而教育部也已核定7所頂尖國立大學設立創新學院,其創新學院多半與半導體及人工智慧領域有關,這都是臺灣未來產業競爭的強項。

張廖萬堅擔憂,許多中企在臺灣設立獵人頭公司,針對企業去挖人才,甚至是竊取機密。政府雖明文規範,合作企業不得為中資企業,且企業資金應符合《兩岸條例》,但對於防止中企挖角,目前則無規範。臺灣是民主自由國家,不該用硬性方式綁住學生,但是希望能夠用激勵、獎勵的方式來媒合畢業生於國內產業就業。

張廖萬堅也建議,教育部應與經濟部、勞動部以及法務部要有更積極的聯繫,來保護人才繼續留臺。對此,潘文忠回應,政府鼓勵企業投入人才培育,但嚴格規範企業資金來源,杜絕中資流入,也會透過獎學金的優惠措施,盼企業培養的人才能為企業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