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王婉諭、邱顯智11日召開「國防改革:臺灣的下一步?我國現行國防政策改革公聽會」探討臺灣防衛戰略、兵役制度改革、軍中訓練改革、全民國防與女性從軍等議題對策。恢復長役期的徵兵制的建議,則獲得多位專家支持。
本次座談討論熱烈,議程長達3小時,邱顯智總結提出三點建議,要求國防部向黨團提出書面回覆,包括國防部提供「全民國防手冊」具體時程,以及研擬後續與民間合作擴大全民國防之具體計畫,並希望國防部提出臺灣合理「常/後比」,以及調整兵役制度初步構想。
110年國防報告書載明,我國軍軍事戰略防衛作戰構想,從109年「戰力保存、濱海決勝、灘岸殲敵」,修正為「不對稱作戰」。
臺海是海空戰為主 與俄烏戰爭不同
軍事專家蘇紫雲表示,臺灣防衛構想政策層級是「戰略守勢、嚇阻要素是第二擊絕非第一擊」;軍事戰略層級為「以陸制海、以陸制空、國土防衛」。他強調「臺灣與烏克蘭不同,烏國是陸地戰,臺灣海空戰場為主,以高科技飛彈、潛艇阻絕敵軍於海上」。作戰層級方面則是「分散部署、火力機動、善用潛在資源」,可善用鐵路、捷運地下路徑與機動指揮車廂。
談到臺灣建軍重點,蘇紫雲說,「不對稱作戰」強調數位戰力,而非人數,重在資源配置效益,而非「撒豆成兵」,應以企業經營態度審視軍事成本,低價高效,有如「安全股份公司」概念,精算常備役與後備役比例。不對稱兵力與正規兵力彼此不能取代,而是比例問題。不對稱戰力符合「成本交換比」,適合現階段優先投資。
臺灣現行兵役制度「募兵為主、徵兵為輔」,少子化危機將導致2039年役男只剩5.6萬,此外,我國現行常備役男性軍事訓練役四個月被詬病訓練不足,是否恢復一年以上役期徵兵制受到關注。
延長徵兵制役期 已有民意基礎
對於兵役制度改革,前國防部長蔡明憲指出,俄烏戰爭讓大部分臺灣人覺醒,認知到「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支持全民國防、國防自主」,新加坡、韓國、以色列役男都服2年義務役,臺灣不斷受到共軍騷擾,「建議我兵役制度應從4個月延長至12~18個月」,且最新民調也有78%贊成延長役期,其中超過八成贊成役期增至一年以上。
蘇紫雲則認為,「役期重點是訓練內容」,役期長度9~11個月(訓練3月、銜接2月、在營4~6月),最能兼顧個人生涯與國安需求;他也強調「刺槍、掃地」不須取消,重點是時間比例,英國、澳洲、日本都保有刺槍基礎訓練,美軍也做社區清潔。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提到,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備詢透露兵制改革有調整空間,「這非常不簡單」,由於228事件、戒嚴歷史,政治領袖讓子弟逃兵役,形成社會「厭兵」情節,促使三位總統都往募兵制方向走。
問題是中共軍備一路上升,亞太正在軍備競賽,此外,自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國併吞後,歐洲國家如立陶宛、瑞典均恢復徵兵制,就連德法也有此意向。林濁水反問「臺灣處境有比以色列好嗎」?以色列都男女皆兵了,臺灣未來如何對子孫後輩交代?
林濁水說,國際友人質疑臺灣兵役制度有問題,現在民意風向改變,國防部態度轉變,代表總統鬆動態度,「為了民意、選票改變固然令人遺憾,但對臺灣國防總是好事。」
全民國防 可推動志願後備役
有關全民國防部分,蘇紫雲建議,常備、後備與可動員人力三部分應做區分,推動「志願後備役」(volunteer reserve service),一個月集訓兩個週末,強化民間力量。
前臺南縣長蘇煥智表示,俄烏戰爭讓臺灣省思臺海危機迫切性,俄羅斯終結共產主義30年了還是攻打烏克蘭,他不禁聯想,就算中共垮臺也可能出現一個中國普亭,還是有攻打臺灣的可能。
蘇煥智建議,政府應整合民間力量發展科技國防,大幅提升臺灣高科技作戰能力。其次,鼓勵民間開發臺海防衛戰遊戲軟體。他認為,要向國際展現臺灣自我防衛決心,恢復長役期徵兵制是必走之路,應廣設靶場為「全民國防教育訓練中心」,促使國防成為全民運動。
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宋承恩說,俄烏戰爭以來,很多國人自發關心國防,「辦國防講座爆滿、防救災實際操作課都額滿,民間靶場自從戰爭爆發以來每天客滿」。他認為「民氣可用」,全民國防牽涉法律問題,政府須站在領導者角色來推動,不能再避談戰爭,政府要透明、開啟社會對話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