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乃是學生對於求知的慾望,已大幅下降了;其次,則是學生對於自我的要求,普遍弱化了;第三,則是科技產品對於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明顯增加了。學生上課不帶筆、紙與課本,卻只帶手機、平板與筆記型電腦,有時甚至成為干擾學習的因子,因而不得不加以注意。
若您問我,這些問題要如何應對?坦白說,我也無解,只因筆者也是「受害者」,吃過悶虧。只能說,學習的本質,不管時代如何更迭,都不會改變。
然而,大學學什麼?要注重什麼?筆者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大學「學思考」。
在大學裡,任何學科,都有其知識架構與理論基礎,更是許多領域專家經過世世代代累積而成的學問。然而,學科知識只是人思考的最終產物,而如何透過「思考」而得,則是學生可以學習的,像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潛意識、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亞當斯密的理性自利等,其背後所具備的假設、世界觀與哲學觀等,都是值得學生探索與學習的。
第二,大學「學專注」。
在學生的學習上,首重思緒清明與專注力,做事亦是如此。若學生易於被外在環境所干擾與影響,那麼學習的成效將大打折扣,甚或被外在因素牽著鼻子走,異化著學生的學習,這並非樂見之事。也因此,大學生應在課堂上,學習自我要求,更要學習專注力與注意力。
第三,大學「學負責」。
負責任,乃是大學生應該學習並擁有的第一習慣,像是對自己的課業負責、對自己的時間負責、對自己的日常生活負責,然後延伸到對社團工作的負責、對工讀工作的負責,以及對家人、師長的負責等。若大學沒有培養起負責任的態度與作為,出了社會後必然無法擔負起工作、職場與家庭上的責任,在大學時學習負責任,可說是重要的事務。
如今的大學,早已不再只是「知識的殿堂」而已,而更是「人格孕育的搖籃」。在大學裡,我們應當學習知識、訓練思考,更要培養專注力與責任感,對自我有要求,在此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