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發燒、疲憊以為確診 小心是淋巴癌

淋巴癌有六大典型症狀「燒、腫、癢、汗、咳、瘦」,有些患者近期出現疲憊、發燒症狀以為罹患COVID-19(中共病毒),最後診斷卻是惡性淋巴瘤。(123RF)
淋巴癌有六大典型症狀「燒、腫、癢、汗、咳、瘦」,有些患者近期出現疲憊、發燒症狀以為罹患COVID-19(中共病毒),最後診斷卻是惡性淋巴瘤。(123RF)

文/記者賴玟茹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蟬聯男女十大癌症死因已超過10年,不過發病初期症狀不明顯,以致延誤治療。醫師提醒,淋巴癌有六大典型症狀「燒、腫、癢、汗、咳、瘦」,有些患者近期出現疲憊、發燒症狀以為罹患COVID-19(中共病毒),最後診斷卻是惡性淋巴瘤。

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祕書長李啟誠表示,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發生於西方人,東方人則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比較多,兩者比例約為9比1,不過惡性淋巴瘤成因、分類複雜,好發族群因疾病類別而異,整體發生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10年大增5成

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3千人,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占比約3/4,且近十年來新發生個案數大增五成。

李啟誠說,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又可再細分為三類,包括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其中T細胞、NK細胞的發生率小,約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之10~15%,也是目前最缺乏較新穎且有效治療的一種淋巴瘤。

其中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上,大多都是化學治療,李啟誠表示,有七成病患使用化療,使用標靶治療的患者則接近六成,不過化學治療較容易發生噁心、嘔吐及掉髮等副作用,除讓治療歷程更加辛苦,也存在治療無效的可能性。

至於發生率占比僅約一成的何杰金氏淋巴瘤部分,李啟誠說,好發年齡是20~30歲年輕族群,及65歲以上長者,每年約新增200名患者。

目前該族群以化學治療為主,李啟誠說,儘管對年輕族群來說,化學治癒率相對來高,不過對器官產生潛在累積毒性,也會影響器官日後功能,且有二度罹癌風險,至於年長族群的何杰金氏淋巴瘤,則是常因無法接受標準劑量的化學治療,根治目標備受挑戰。

有部分患者希望以骨髓幹細胞移植方式根除疾病,但移植過程艱辛,也有移植失敗可能性,再加上治療費用的經濟支出,雙重壓力都考驗著病友與照護者的信心。

臺大醫院內科部醫師黃泰中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近日有一種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治療,能提升患者治療的生活品質,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皆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