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文活動

公共出借權試辦成效不彰 李永得:研議改進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公共出借權2020年上路,立委何欣純14日指出,公共出借權試辦以來成效不彰,本來預估1年經費1千萬元,結果2021年只發40萬元給出版社、創作者,她建議,試辦圖書館只有兩所,應該擴大規模。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坦承,試辦結果不算成功,與手續麻煩、認定、分潤過少有關,會研議改進。

公共出借權是指民眾向圖書館借閱書籍,每借1本書,政府將補貼作者與出版社各3元。何欣純14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指出,從2020年開始的公共租借權制度上路到現在,看起來不太被人所接受。文化部與教育部合作推動試辦,本來預估1年可能花1千萬經費,結果2021年第一年,指定新北臺灣圖書館、臺中公共資訊圖書館試辦,只發40萬給出版社、創作者。 

李永得坦承,公共著作權試辦結果的確不算成功。試辦用意是從試辦過程知道問題在哪裡,結果發現申請經費手續程序麻煩,然後認定問題,還有分潤的錢過少,一年只能分潤20元,光寄送20元的手續費就要30元。此外,分潤軟體、硬體的設計需要再加強。

何欣純提到,根據資料,現在登記公共出借權的出版社70幾家、創作者1千多位。除了登記很麻煩,創作者第一年拿到的錢有的是幾十元、100多元、200多元,不願意去跑程序領錢;出版社好一點領到幾千元,也不想大費周章跑程序,就只為了領幾千元。李永得回應,文化部業務單位跟教育部正在討論怎樣簡化申請流程。

何欣純指出,現在只有兩所圖書館試辦,規模相對少,所以出版利潤預算就分配不出去,希望考慮納入更多的圖書館據點,因為規模大才會有利基,加上簡化程序,對創作者與出版社才會利多,願意參與公共租借權計畫,也才能夠推動大眾閱讀習慣。

何欣純也提到,現行公共出借權試辦計畫,翻譯書、台灣的翻譯者都沒有納入補助範圍,臺灣出版國外文學巨著,臺灣翻譯者居功厥偉是關鍵,希望研議把翻譯者也納入公共出借權分潤制度。李永得說,會來研究、評估是不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