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質疑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不到20%,經濟部長王美花15日說,台灣綠能發展比國外慢,是總統蔡英文開始大力推動,卻以急行軍腳步一步一步趕上,光電、風電裝置容量已超越日韓,下一階段拚氫能、儲能、地熱等技術研發,讓台灣邁向淨零目標。
王美花15日出席「ITRI NET ZERO DAY 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致詞時說,經濟部主責能源與產業,就是淨零最重要的部分。自己常被挑戰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不到20%,台灣綠能發展是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才開始大力做的,如今光電、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已經超越日韓,這麼短的時間獲得進步,就可以知道背後多努力、多辛苦。
她表示,下一階段拚技術研發,如光電板效率提升,即可減少案場面積需求。未來氫能、地熱跟儲能也是備受矚目的能源,氫能規劃2050年占比9%至12%。經濟部已成立氫能小組,盤點國內相關技術和配套,像是餘氫如何再利用,國外則落實氫能合作,過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中油和中鋼。
談到地熱,王美花點出技術面、規範面兩問題,技術面包括難度高,尤其深層地熱;規範面部分,地方與中央無法源可處理,地方政府多各自使用《溫泉法》等,因此近期展開討論在「再生能源條例」訂定地熱專章,並由政府進行精準探勘,減低民間探勘成本力氣。
儲能部分,王美花說,針對儲能設備系統的安全性規範、國家標準、消防標準,也會跟內政部消防署討論,參考國外訂定一套標準。臺灣儲能系統除了台電電力交易平臺,未來也需要能因應夜間太陽能用電下降、用電量增加的能量型儲能,這是各國發展再生能源都會運用的技術。
關於臺灣淨零碳排階段性策略,王美花在論壇前受訪表示,臺灣淨零碳排有「拉力」和「推力」部分,因為臺灣是全球非常重要的供應鏈,在做全球出口產品時,下游的廠商也會有做減排、淨零碳排的需求。產業需要做淨零的工作,經濟部針對產業面,用「大帶小」的方式來做產業群聚合作,從碳盤查、技術製程改善、循環經濟的利用、能源轉型等很多面向去做。
王美花提到,淨零碳排需要有很多技術的研發,就需要產學研的合作來做更多突破,工研院在減排、淨零碳排的路上,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減排、淨零碳排也是工研院會持續壯大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