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在5日公布4月外匯存底金額5,450.61億美元,月減37.09億美元,是近7個月新低。央行官員說,3、4月受股市漲跌影響,外資賣超台股,影響新臺幣匯率,央行這2個月皆進場調節、拋匯阻貶,使得4月外匯存底金額減少。
央行說,4月外匯存底變動主要因素有三大面向,包括: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之匯率變動、本行為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
媒體關注,是否因為Fed升息使得資金外流加劇,央行得進場調節穩定匯市,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炯民說,外資撤離臺股是主要因素,3月股市有漲有跌,但4月受全球貨幣政策的影響,科技類股跌幅較大,外資賣超臺股大舉匯出,影響到新臺幣匯率,央行因此進場。
至於其它國家,央行說,其它國家最新的外匯存底統計,幾乎呈現月減,已公布4月的國家而言,韓國月減79億美元,馬來西亞月減19億美元,印度月減166億。僅有3月資料的,中國月減258億美元、日本月減286億美元、瑞士月減353億美元、星國月減456億美元、香港減81億美元。
蔡炯民說,日本等國家沒有進場干預,外匯存底減少可能是匯率變動因素與市值評估導致,這是價格面的影響,而瑞士與星國等小型開放經濟體則有進場調節。
蔡炯民說,對大部分國家而言,影響外資移動的原因還是股市、科技類股,而這得看未來美國的貨幣政策是否如預期的鷹派,由於Fed這次已特別強調,沒有考慮一次升息3碼,讓股市的緊張情緒稍微緩和。
至於美國升息2碼對通膨的改善情況,蔡炯民認為,美國核心CPI的月增率已緩和,表示可能已到相對高點,假如供應鏈因素解決,特別是中國封城的影響改善,美國通膨可能迎來反轉。至於臺灣的通膨則相對穩定,雖然CPI年增率有到3%,但是受到油價因素影響。
央行同步公布4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其新臺幣存款餘額共折計6,026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11%,雙創17個月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