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說,在學校裡,同學們常常會崇拜某些明星。有時,即使發現那個明星品行不端正、行為不當,基於喜愛,也會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線,去接受他們喜歡的明星所做的任何事。記得有一次,班上同學談論著某位明星,同學A突然說:「可是那個明星最近因為吸毒被抓耶!平常說話也很粗俗⋯⋯」同學D生氣的說:「他吸毒怎麼了嗎?罵人又有什麼關係?我們也會罵人啊!我就是喜歡他。」
一陣爭吵後,同學A找到我說:「老師,我也不是針對D。但是D說她最近加入了一個粉絲群組,群組要集資,爭取釋放那個明星,她繳了很多錢,班上也有其他人被她遊說繳錢了。」
我一聽就愣住了,沒想到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我開始思考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天在課堂上,我問學生們他們各自的偶像是誰,為什麼崇拜他們?教室裡一下子熱鬧哄哄,大家開始說著自己崇拜某某歌星、影星或偶像。喜歡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其有魅力、長的帥/美,或者有個性等。我接著問了他們:「那你們知道偶像的意義是什麼嗎?如果你們崇拜的那個偶像犯了法,或者被發現性格都是包裝出來的假人設,你們還會繼續喜歡他嗎?」
說到這,我看了一眼D,D彷彿知道我在說她,便低頭不語。
古代也有追星族
我接著說:「其實不只是你們,在中國歷史上,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追星的記載了。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名人,都有很多追星的,當然其中也不乏瘋狂的粉絲。例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一個粉絲叫葛清,他因為太喜愛白居易的詩詞,所以將白居易的三十首詩詞紋在自己脖子以下的身體上,可見有多瘋狂。」
「但是絕大多數的古人對自己崇拜的偶像,還是比較理智的。例如杜甫就非常崇拜李白,他寫的《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詩,都表現出對李白的崇拜,還有對李白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惋惜。又如宋代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從小就非常崇拜屈原,在他23歲時在屈原廟祭掃後寫下了《屈原廟賦》,表達了對屈原的品德的崇拜。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古人『追星』,大多是對才華和人品的崇拜;而古時的偶像也不會像現在的明星一樣,靠粉絲來賺錢。」
我看到有些學生開始思考,接著說:「偶像是我們崇拜和嚮往的人,希望變成他的樣子,佩服他的人品和毅力,讓我們有動力在生活中去變得更好。可是現在很多明星卻有背後的團隊在運作,營造假象、包裝藝人,為了賺錢,引導粉絲惡性競爭;無理智的盲從追捧,即使明星道德低下、違法犯罪的一面被曝光,仍然閉著眼睛維護。你們想想,去崇拜一個道德缺失的人,你們又怎麼可能會變得更好呢?這不是和崇拜偶像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嗎?」
「我知道你們會說,因為太喜歡那個明星了,但你們要給自己設一個道德底線,如果該明星觸碰到這個底線,就要毅然決然的『脫粉』(不盲目的跟隨);這種行為是有判斷力的表現,也是為你以後的人生負責任。將來你們一旦進入社會,就會有很多的誘惑和選擇,錯誤的選擇有時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有了這種道德的底線,你們學會拒絕不好的事物,知道如何去選擇和判斷對錯,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那樣才會有更長遠的發展。」
下課後,D找到我說:「老師,不是我不想脫粉,主要是我對他有很強烈的感情,一看到他,腦子就不清醒了,我把我平時存的錢都投進去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說:「既然你知道錯了,可以嘗試退出那個粉絲群。堅持幾天,你就會覺得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一定要忍住,沒有誰離不開誰,但是自己的底線是必須要有的,我相信你可以的,實在忍不住就過來找我聊聊。」她點點頭答應了。
有很多家長給予了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卻忘了精神層面的關懷。其實不管孩子多大或多小,具備一定的道德標準和有正確的判斷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這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和一生的幸福;讓孩子將來在面對誘惑時不迷失自我,不會因為錯誤的人、事、物而走上彎路。
平時家長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天,聽聽他們遇到的事、他們的想法,並從傳統文化中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讓孩子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這樣對他們今後的人生一定會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