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疫情緩坡成長 醫:長者「喘」、「意識變差」需小心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本土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緩坡成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提醒,長者若出現「喘」或「意識變差」2症狀,可能是重症的症狀,需要小心。

國內13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五十多歲至九十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20人屬於八十歲以上長者,有40例具慢性病史。

蘇一峰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提醒,民眾自己小心了,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者,因為免疫反應較弱,感染反而不容易出現高燒,因此長輩出現「喘」或「意識變差」都要小心是重症的症狀。

據福部頒布緊急醫療的警示狀況有7點,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和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在無發燒狀況心跳一分鐘大於100次、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以及過去24小時無尿、尿量明顯減少等狀況,都必須啟動緊急醫療。

「積極染疫」言論引爭議 醫:應「盡量不要再感染給其他人」

另有藝人對「積極染疫」表達認同,引發爭議。對此,有醫師表示,「積極染疫」或「天然疫苗」不是共存宗旨,重點應該放在「盡量不要再感染給其他人。」

「焦糖哥哥」陳嘉行確診後,有網友在其臉書貼文下方留言,表示自己以「積極染疫」的方式達到全家人免疫觀點。對此,焦糖哥哥表達認同,並說,「懂的人就懂」,爭議言論引發討論。

「積極染疫」當「天然疫苗」可行嗎?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認為,「這不是共存的宗旨。」

姜冠宇進一步說明,怎麼看待往年的流感,就該怎麼看待現在的變異株,像是以前流感,應該也不會有人想積極染疫「對吧?」,他也提到在臨床觀察到的真實情況,專責病房會還是有快速呼吸衰竭、肺白掉的病人,年輕人也還是會有打完三劑,仍不典型死亡的人,如同往年流感會有要使用葉克膜的人,因此重點應該放在「盡量不要再感染給其他人。」

姜冠宇說,變異株的問題在於傳染力太強,各種篩檢、醫療或通訊量能都擋不住,但改變臺灣醫療就要從更有效率開始,另外他說,對大多接種過疫苗的人而言,或許感染Omicron是天然疫苗,但總有人可能不是,「我們要保護的正是那些少數還是會受威脅的人,這就是我們期末考的準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