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入升息循環,5月已升息2碼(0.5個百分點),市場料6月再升2碼,且進入強勢美元時代。在19日,立委關切臺灣的因應做法,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強調,臺灣升息與否將視自身經濟因素而定,但坦言美元走強對新興市場貨幣帶來影響,央行也將在外匯市場適度調節。學者認為,物價飆升是供給面問題,美國升息未必能把物價壓下來,反而存在停滯性通膨風險,成為下半年全球經濟下行的隱憂。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在19日邀請經濟部、財政部、國發會及中央銀行等相關財經部會首長就「2022年下半年全球、亞太及臺灣整體經濟、金融情勢的展望與分析」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五大不確定因素 影響經濟成長
央行的報告在18日出爐,內容提到,有五大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今年經濟成長力道,包括:俄烏戰爭、全球通膨壓力、主要國家貨幣緊縮力道、中國疫情管控以及國內疫情發展。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19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被問到今年經濟成長「保4」的問題,高仙桂說,今年有俄烏戰爭、中國封城、美歐經濟成長趨緩等挑戰,但臺灣還是會力求保4,努力往保4目標邁進。
而影響今年經濟成長因素之一的通膨問題,央行提到,由於俄烏戰事膠著、中國封城等措施,讓原油、穀物及基本金屬等原物料價格攀高,這將加劇國內輸入性通膨。
央行預期,今年上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居高不下,而隨著原油價格漲幅趨緩,CPI年增率會在年中回降,全年臺灣CPI將高於2%。
全球面臨通膨問題,美國聯準會(Fed)啟動升息循環抑制4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通膨。嚴宗大在19日赴立院備詢時表示,美國通膨問題相當嚴重,才採取升息措施,加上過去長期實行大量寬鬆貨幣政策,所以開始回收資產。
臺灣升息與否 會考量自身因素
Fed在5月已升息2碼,市場預計6月再升2碼,立委關注臺灣是否跟進,嚴宗大表示,美國有自己的高通膨問題,不能適用所有國家,臺灣會考量自身的經濟因素,才會決定政策方向。
嚴宗大說,央行會在6月16日理監事會議上討論這個(升息)議題,理監事們將參考國內外經濟金融變動,決定政策方向。
至於國內升息的考量,嚴宗大表示,央行預估今年CPI年增率會在2%以上,這會是影響升息的因素之一。但是升息的影響層面相當廣,對不同產業、不同族群都有影響,包括:勞動市場薪資成長情形、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以及資本市場等層面的影響。他強調,央行不會只針對單一指標,而是綜合討論。
立委林岱樺關切,美元持續走強對新臺幣將造成什麼影響,將如何因應?對此,嚴宗大表示,美元強勢不只對新臺幣產生影響,近期美元快速升值,很多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呈現大幅貶值。
嚴宗大說,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貨幣貶值壓力,許多新興國家有債務、通膨問題,所以美元走強對這些國家衝擊相當大,臺灣央行會在外匯市場適度調節,以維持匯率動態穩定。
選擇性信用管制 央行不排除
至於央行是否推出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嚴宗大說,希望資金不要大量流到房地產市場,任何選擇性信用管制方案都不會排除,他強調,並非針對首購族或是年輕族群,至於具體方案,仍得經過理監事會議討論。
關於通膨的產生與因應,學者提出另一番見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提到,去年起造成通膨的源頭來自供給面,特別是來自全球供應鏈的斷鏈問題,出口受阻讓許多產品短缺,而今年又遇到俄烏戰爭,讓糧食、能源價格飆升,這都是導致近期物價上揚的原因。
吳大任認為,現在遇到更大的風險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並沒有追溯供給面的源頭去處理通膨,反而是採用升息的模式壓低需求,「這不見得可以把價格壓下來」。
吳大任表示,如今已是供給面出問題,卻使用升息這樣的需求面政策去壓低交易量,這反而更容易出現停滯性通膨。特別是美國民眾除得面臨通膨、物價上漲的問題,還得處理升息讓還款本息壓力增加,這只會排擠到其他消費,進而影響到廠商的獲利,進入惡性循環。
今年下半年 全球經濟或衰退
吳大任認為,今年下半年時,全球經濟可能進入衰退期,特別是美國是最終消費國,占全球消費比重相當高,一旦經濟出問題,連帶中國的出口也不會好轉。可能會因為升息讓消費不振,導致各國出口都受打擊,臺灣應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