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2020年進入鎖國狀態,外國人無法來臺觀光,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黃正聰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在疫情爆發前,臺灣國際旅客的產值一年有4千億,這兩年多來,也許只剩1%、2%,可以說是幾乎全部的產值都消失。
黃正聰說,這些產值消失第一個衝擊到的就是旅行業,旅客無法出、入境,所以旅行業幾乎是全面受影響。「他們只能去搶國旅,而過去在國內,旅行業是不太看重國旅的,因為國旅的單價比較低、利潤沒那麼好,這段時間他們是被迫都去做國旅,但利潤非常有限。」
黃正聰表示,過去約有四萬人從事旅行業,這段時間約有七、八成的人處於無薪假的情況,因為國旅能做的有限,因此真正有做到業績約不到一萬人。另外,旅宿業也受很大影響,黃正聰說,一般旅館過去平均都有五成的客人,去年只降到32%而已,等於平均三天都住不到一天,旅宿業也受到很大的衝擊。
走向與病毒共存 8月國境有機會開放
目前各國都陸續開放邊境,臺灣前陣子也傳出7月有機會開放國境,但黃正聰指出,因為前一段時間都在處理疫情的爆發,當時擔心醫療量能會超過,因此較少提到7月要開放邊境,不過黃正聰認為,8月國境是有機會開放的。
黃正聰說明,臺灣現在終究要走向與病毒共存,目前本土確診人數每天約落在八萬左右,如果再經過6、7月,確診人數累計起來可能會達到五、六百萬人,再加上臺灣打疫苗的情形,到時候應該會形成群體免疫能力,就能開始邁向觀光業的復甦。此外,通常確診後,至少有3個月的時間不會再確診,國人就可以放心出國,也不用擔心被感染的問題。
黃正聰認為,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已經開放邊境、入境不用隔離,假設臺灣下半年開放邊境,沒辦法馬上回到兩年前那樣的出、入境比例,大概要經過三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今年可能可以恢復到兩、三成,明年有機會恢復到五、六成,後年可能就可以達到八、九成。
旅遊付出價格將比過去高
而臺灣逐漸邁向解封,在旅遊的運作模式上可能會跟過去有所差別,黃正聰說明,因臺灣鎖國許久,外國旅客對臺灣的現況較陌生,因此若要開始恢復觀光,觀光局跟入境旅遊的業者,一定要加強說明防疫規定、說明清楚臺灣的現況,例如觀光時有沒有什麼限制、有哪些防疫措施要注意,讓他們可以跟潛在客群說明。
此外,黃正聰提到,國境開放後的另一個轉變將會是:未來旅遊付出的價格會比過去來得高,因為過去有許多旅行業、航空業都已關閉,而航空業關閉的普遍是廉航,留下來的都是傳統航空公司,他們的價格通常都較高,所以未來就比較沒有廉航優惠的價格可以選擇。也因為防疫需求,運輸的成本是增加的,即使是自由行的價格都有可能會變高,而這樣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參與的人數。
臺灣開發多元市場 不再依賴陸客
至於未來國境若開放,臺灣有機會再重新接待陸客,黃正聰表示,過去陸客團是走低價購物團,那是比較不健康的型態,但後來自由行客人也很多,他們的評價就不錯,因此黃正聰認為,若臺灣未來有機會恢復陸客觀光的話,坊間應該還是要朝自由行的方向,自由行還是值得鼓勵的。
另外,如果就跟團的部分,黃正聰說,臺灣過去幾年有開發多元市場,除了陸客之外,也開發了東南亞的市場,本來市場很小,但經過幾年努力,東南亞來臺的跟團市場幾乎跟陸客一樣大,已經有替代選擇,未來就比較不會只依賴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