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問題嚴重,侵蝕薪資漲幅,主計總處10日公布1到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4萬1605元,呈現年減0.23%,是6年來首度負成長,主計總處官員說,3月、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都超過3%,讓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呈現負成長。
據主計總處發布的統計,1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4255元,年增2.72%,是2001年以來新高;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合計後總薪資為6萬4561元,年增2.99%,是民國2019年以來新高。
經常性薪資跟總薪資皆有成長,但剔除物價因素後,今年1到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1605元、年減0.23%,是6年來首度落入負成長。
基本工資調漲、公教人員調薪,已帶動民間企業加薪。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經常性薪資已經連續7個月年增率大於2%,今年前4個月也都有2.6%以上水準。
但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卻呈現負成長,陳惠欣說,與通膨壓力大有關係,特別是CPI已連續2個月(3、4月)突破3%,考量通膨壓力後,1至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呈年減0.23%,為負成長的現象。
本土疫情4月開始急速升溫,4月統計受僱員工薪資時,確診數已來到1萬人,陳惠欣表示,往年4月受僱人數都會比3月增加,但今年受到疫情影響,4月受僱人數較3月減少4000人。
其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受僱人數分別月減4000人、1000人,經常性薪資也同步呈現減少,分別月減0.37%與1.18%,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內需產業。
不過,陳惠欣表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仍月增2000人,經常性薪資月增1.82%,的確在各產業出現不同的狀況。
展望未來,陳惠欣表示,4月資料調查時本土確診人數約1萬人左右,5月本土確診人數也有進一步增加,預估對5月全體受僱員工人數跟薪資恐怕都會有部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