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財新6月28日報導了證監會將禁中國投資者境外買A股的消息。其報導表示,這意味著從新規實施之日起,中國香港經紀商不得再為大陸投資者新開通滬深港通交易權限。而在新規定下,這類存在已久的投資者和帳戶最終將被完全清退。
據報導,新規預計從今年7月25日起實施,並設置一年的「過渡期」,以便對中國大陸不同的投資者群體做出不同的清退安排。
按照新規,在一年的過渡期內,現有投資者仍能進行A股交易,但之後所持的A股只能賣出,不能買入,沒有持股的交易權限也會被註銷。
此前,證監會曾在6月24日發布《關於修改〈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干規定〉的決定》,明確規定滬股通和深股通投資者不包括中國大陸的投資者,
證監會聲稱,中國大陸的投資者在香港開立證券戶口和北向交易權限並通過滬深股通交易A股的做法,與最初開通滬深股通引入外資的初衷不符。而且這些投資者大部分已在大陸開立了證券交易帳戶,可直接參與A股交易。通過兩種途徑交易存在跨境違規活動的風險,也給市場造成了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謂「假外資」的印象。
針對上述情況,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共證監會的上述說法,是以個別投資者的行為「以偏概全」。
他分析說:包括上海和深圳的證券交易所在內的中國大陸證券監管機構,在審核投資者整體交易時花費的時間長,導致交易的效率低,投資者容易錯過最佳的盈利空間。相比較而言,香港證券交易所對於投資者的限制更少,交易更加自由,很多產品的整體市盈率要高於中國的上證綜合指數。因此,「對於不少中國投資者來說,香港的金融自由度仍然有吸引力」。
司令強調:「更重要的是,它要掩蓋中國大陸證券市場行政干預過多,股票無法正常反映上市公司市值的真實情況,而且中國大陸的會計師事務所普遍缺乏信用,提供的上市公司年報很難讓投資者相信。」
司令表示,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增速嚴重放緩,當局無法歸咎於自身體制,只能找藉口來應付外界的質疑。
他說:「中國大陸在香港大量開設離岸交易帳戶。其實這些投資者大部分是通過香港資本市場投資了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購買了境外的債券或者股票的金融產品,或者它們的衍生產品,造成中國的內資外流現象。中國(中共)政府想要把內資外流的大門給徹底堵上。」
台灣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所長羅承宗也指出:「如果一個國家要打擊『假外資』,把自己的投資審議機制弄好就行。你用這種方式打擊『假外資』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禁止金融國際化。就一句話,不想讓境內資金外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