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農民將自產農作物做初級加工,延長保存期限,讓美味及附加價值升級,而產品上架賣場通路時,常面臨業者要求工廠登記證,農民多屬於小型簡易加工,且場所規模遠不及食品工廠,不易取得廠登,農委會為協助農民突破此困境,與主管工廠的經濟部協商,針對低食安風險之農產加工品由農方納管,於109年建置「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制度」並提供全方位的輔導措施,目前全國已核發30家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效力等同工廠登記證,讓有心投入加工量產的農民拓展市場通路,也讓消費者吃到安心優質的農產品。
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制度是針對以乾燥、粉碎、碾製、焙炒等四種低耗能及低汙染的加工方式,使用國產可溯源、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之原料,場域需在具合法容許使用的農地,且加工室面積不超過200平方公尺,其安全衛生管理比照食品廠等級,作業場所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農民或農民團體必須參加加工技術及食品安全衛生訓練並考試及格,向當地縣市政府提出申請。
有意願申辦的農民可至農委會「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網站(https://apisc.atri.org.tw/)查閱相關訊息及輔導資源,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開設專業訓練課程,另各地試驗改良場所建置「農產加值打樣中心」,提供農民加工試作及技術諮詢服務,由專家輔導團隊現場訪視、協助改善場區動線、作業環境、建立品保制度等全方位輔導措施,取得場證後農糧署持續輔導強化場域及設備,此外,強化初級加工品與通路的串接,優化產品包裝設計及經營品牌形象,並媒合上架連鎖賣場及電商平台,以拓展行銷通路,提供消費者優質農產加工品。
農糧署北區分署說明,目前北部地區有13家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產品有別於一般大型加工廠大眾化的商品,更強調國產、安全、健康、少添加,維持農產品的原型及營養成分,多家農場也舉辦食農教育活動,歡迎民眾前來認識農友及作物生長環境,像是新北市新店區「文山農場」為百年老茶廠,具21公頃的生態露營區;桃園市楊梅區「双霖茶莊」及龍潭區「隨緣茶空間」榮獲衛生安全製茶廠及亮點茶莊,有DIY製茶、品茗及體驗茶道文化;平鎮區「好穗成雙」農場舉辦採毛豆及製作豆腐、豆花、豆漿等活動,帶領親子認識大豆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新竹縣關西鎮「綠谷愛玉園」種植苗栗2號品種的愛玉樹,果膠與酵素含量高,讓民眾親手搓洗愛玉品嚐;苗栗縣公館鄉「玉順」紅棗園四季安排農事體驗活動,歡迎民眾前來台灣紅棗主產區體驗農村之美並支持用心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