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在更新都市交通環境時,多以「人」為空間主角的思考模式,創造出對行人安全、友善的「人本交通」,但台灣過去多是以「車輛」做為道路空間的主角,導致行人常被逼著走上馬路,死傷事故層出不窮,台灣民眾黨發言人、楊梅區市議員參選人張清俊表示,在六都中最缺乏人本交通建設的,可能就是桃園市,從「行人事故死傷」的數據上就能得知,桃園的交通環境對行人最有威脅性。
張清俊表示,交通部道安委員會的統計,2021年六都的行人事故死傷人數,分別是台北市1894人;新北市2669人;桃園市2133人;台中市1779人;台南市1191人;高雄市1430人。桃園市的死傷人數只低於新北市,新北市的人口有將近400萬人,是桃園市226萬人口的兩倍,死傷人數位居第一並不奇怪。
張清俊說,反觀比桃園市人口多出幾十萬人的台北、台中、高雄這三都,它們的行人死傷人數,遠比桃園市要來得低,也就是說,桃園人口比別人少,但死傷比別人多,這是何等難堪的數據。
張清俊批評,很明顯地桃園市政府並沒有照顧好行人安全,讓桃園市成為六都中「行人最危險城市」,他認為行人因各種原因被逼著走上車道,是非常危險且落後的問題,做為六都之一,桃園市政府有責任推動行人友善空間,讓老人、小孩、弱勢族群、推車族、輪椅族享有安全、可靠、舒適的環境,而不能以道路條件不如雙北、機車族眾多等理由,迴避這項進步政策。
張清俊表示,桃園必須逐步打造「人本交通」,成為真正的宜居城市,就拿他自己的選區楊梅來說,第一步就是要落實現行規定「楊梅、埔心火車站周邊300公尺範圍內,沿線路段騎樓禁止停車。」這是目前桃園市政府公告的規定,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市府訂出了規定,卻從來沒有執行。
張清俊說,第二步他認為應該在楊梅鬧街上,推動一處「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示範區。」依據雙北機車退出騎樓的流程,調查該區停放的機車數量,再以7成替代空間為標準,增設停車彎、路邊車格、巷道車格、路外停車場,再來就是設置禁止停車標示牌、進入宣導期,最後就是實施禁停管制、執行取締,此外,供公共通行之騎樓走廊地價稅則是減免。
張清俊表示,根據新北市的調查,在實施「機退」政策之後,有超過8成的民眾都希望這個政策可以繼續推動,因為道路環境變得人性化、可親近、舒適、可靠,街道變得好逛,商家生意便有了長期的利益,環境清爽也對周邊房價有幫助,進步城市的雛形慢慢地成形了。
張清俊說,關於騎樓桃園市政府目前的政策是「有條件開放騎樓停車」:以一列為限,並須保持1.3公尺以上人行空間,以及停車方向應垂直於道路,車身前緣(或後緣)應與建築線切齊。但與其要機車族自帶捲尺出門量1.3公尺,還不如盡快建立替代空間,讓機車族與行人都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張清俊表示,首都台北市從1999年開始推動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目前騎樓淨空的總長度超過一千公里,新北市則是從2009年開始推動,目前超過130公里,城市道路環境跟新北相似的桃園,也應該要覺醒了,不能再放任行人死傷數居高不下,政府怠惰的後果,往往是賠上市民的性命,下一任的市政府必須馬上承擔責任,盡速改善行人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