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木匠(蓋彼特)雕刻的木偶(皮諾丘),被一位仙子賦予生命,儘管為木偶身軀,但言行能力已與人類男孩無異。皮諾丘也如同許多孩子般不懂事、容易闖禍,逃學加入馬戲團、前往不懷好意的樂園等行為,便成為他心態能否成長的考驗。
電影首幕戲 兩位配角展現特色
蓋彼特對於製作時鐘的出色本領,便得到有力體現,眾多時鐘的外型與報時機關各具特色,且包含具有故事性的角色與小舞臺。
蟋蟀一角是個高度擬人化的動物角色,許多言行舉止均能展現高度智商。此外,該角色還能帶來敘事手法上的亮點,能透過「打破第四道牆」的方式,讓蟋蟀有時直接與觀眾做對話。
男主角皮諾丘被仙女賦予生命力,是《木偶奇遇記》的重要轉折。就仙女與皮諾丘的對手戲而言,則能埋下男主角仍有待成長、證明自我的伏筆,讓角色成長曲線成為看點。
皮諾丘上學後面臨的誘惑與挑戰,是本片重頭戲。狐狸與貓兩位反派引誘男主角放棄上學、前往馬戲團追逐名利,便是冒險開端。
皮諾丘逃學戲碼 得到成功改編
男主角決定放棄上學,固然是角色尚未成長下的必然走向,但本片對此給予適度改編。就過程而言,讓蟋蟀一角發揚自身定位,為該過程創造波折,學校元素也得到發揮機會,使其成為影響皮諾丘決定的要素之一。
皮諾丘加入馬戲團,而馬戲團老闆是不安好心的反派,也讓皮諾丘處於被囚禁的困境,如何脫困則成為劇情懸念。此類戲碼,還結合了「說謊會讓鼻子變長」的原作經典橋段,使鼻子不斷變長,成為視覺上的趣味元素。
電影對於該面向的運用,則給予成功改編,一來給予此戲碼全新價值,與皮諾丘的脫困充分結合;二來則讓心態層面有不同變化,讓皮諾丘的說謊不僅止於犯錯層面,還包含「目的性」。
新舞臺的元素 具有警世效果
逃離馬戲團並非冒險的結束,被誘拐到「歡樂島」便是全新面向。歡樂島的遊樂設施,足以展現視覺上的質感,船隻這項元素便結合了水道、雲霄飛車等,在設施元素突顯導演的創意。
眾多孩子在缺少父母、師長管教下的脫序行為,爾後宛如現世報般變成驢子,則能為電影增添警世效果,透過有戲劇張力的戲碼,體現教育的重要性。
儘管皮諾丘來到此處,是基於再度被誘騙,但過程中的角色心態,仍能一定程度彰顯角色變化。就角色成長曲線而言,能營造出犯錯中仍有所提升的出色效果。
蓋彼特為了尋找皮諾丘而駕船出海,讓父子倆的重逢,得面臨地理上的挑戰。對於如何克服難題,電影的塑造能展現場面設計上的創意,使重逢戲碼的視覺看點得到昇華。
大結局而言,《木偶奇遇記》則在父子溫情與男主角個人成長的基礎上,給予大幅度改編,在劇情設計上,稱得上為較大膽的突破。亦可側面體現,角色的成長與美滿氛圍,未必要透過表面的變化才算大功告成。
這是一部聚焦在孩子從不懂事逐漸走向成熟的童話作品,本片在保留此精髓的前提下,為冒險過程及結局塑造,創造了諸多變化,就求新求變的誠意而言,足以給予基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