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生命詠嘆調】一輩子的菜販

——洪清溪先生(1930年次,仁愛村人,綽號賣菜溪)

洪清溪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洪清溪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文/耆老口述、沙山懷若 記錄
——洪清溪先生(1930年次,仁愛村人,綽號賣菜溪)

我出生在四保(彰化芳苑仁愛村),總共四個兄弟,我排行第三。我大哥(綽號菜龜)那時候在國小教日文,光復後他就教中國語文,後來也到大城教。

我讀國小時,到後半段(高年級)遭受空襲。當我們正在舉行畢業典禮的時候,忽然遇到空襲警報,那時候畢業證書趕緊分一分,之後就解散了,那一次的空襲將近1小時,也是最後一次空襲,因為後來就光復了。我是讀日本書的,只會日本字,雖然也有去上暗學(漢學),但是都沒讀多少。

我父親有菜園自己種菜,菜收成後,我父親就擔菜到村莊裡挨家挨戶去賣。我國小畢業後,本來是要讀初中的,後來沒去讀,就去載菜來賣。

去西螺、寶斗(北斗)、田中央(田中),用鐵馬載,每次載340、350斤,「足齊勻咧」(指常常不間斷的意思),有時寶斗載回來,又去西螺載,一天載兩次。那時候生意很好做,載回來的菜都賣光光,不會剩,那時候人多,買的也多。我們的菜攤那時候在市場內有一攤,還有在市場外也有一攤,像剩下的這一攤已經三、四十年了,在市場尚未改建時就存在了。

我2點多、3點就起床了,「足齊勻咧」,作息一習慣,到現在2點多、3點就起床,我很少睡得晚起。當時2、3點就要騎鐵馬去寶斗、去田中央,有時候也騎去古坑載筍,那是雙台鐵馬,當時沒有柏油路,都是石頭路,路上車輛很少,也沒有紅綠燈,往二林的路上,如果是東北季風時節,路面上會積滿沙塵,我就必須要用牽的過去。

我們的菜攤那時候在市場內有一攤,還有在市場外也有一攤,像剩下的這一攤已經三、四十年了,在市場尚未改建時就存在了。(沙山懷若提供)訪談當時,耆老洪清溪還是每天賣菜,尚未退休,在他的菜攤上不時會有老人前來閒坐聊天。(沙山懷若提供)

記憶中,鐵馬從來沒有破風過(輪胎消氣),凌晨騎車,雖然很暗,但是鐵馬本身有磨電燈照路,因此騎起來還看得到路。我載一台菜頂多350斤,不想超過,我是用兩個蚵籃放在鐵馬後座的兩側,上面橫著兩根棍子,除了將菜放入蚵籃,也在後座的兩根棍子上再堆放許多菜。

去古坑才幾次,不常去,下午就要騎去古坑過夜,隔天清晨3、4點再載筍回來,回到芳苑已6、7點,車程大約2、3個鐘頭,因為距離比較遠,所以只載200斤而已。

大概公學校五、六年級時,我就開始畫觀音媽,前後畫了5、6年,畫好了就拿出來賣;當時國小畢業後也寫春聯,寫了大約也是5、6年,我在農曆11月初就開始寫,然後累積起來,等到年關近了,再拿出來賣,需要事先就寫好,不然到時候又要忙著賣菜又要寫,根本就沒辦法寫,我是用金粉金油寫的,用墨水寫的比較沒有人要買。

後來,我去八卦山做國民兵,4個月,那時是抽豬母組的,我是傳阮阿嬤的姓,姓洪,因為是獨子,當兵可以晚調。我家裡有三個姓,阮公仔來給阮阿嬤招,阮公仔姓魏,阮阿嬤姓洪,我二兄就傳阮公仔姓魏,我傳阮阿嬤姓洪,剩下的我大哥、小弟都跟我父親姓林。

我26歲娶妻,是人家介紹的,那時候連我太太的面都尚未看過,只知道他是哪一戶人家的女兒,聽說人長得還不錯。後來也才知道她是洪明華老師的妹妹,洪明華老師當時是在芳苑國小教書,與我大哥是同事。

我現在賣的菜都是去二林大市載的,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已經64、5歲了,他都做公了,我也已經做祖了,三個兒子都在北部,不在身邊。我太太過世已經超過20年了,也就是說,我自己一個人生活了20幾年,20幾年來都是自己煮自己吃。◇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