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生命詠嘆調】牛販的行話

——洪媽根先生(1933年次,信義村人)

洪媽根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洪媽根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文/耆老口述、沙山懷若 記錄
——洪媽根先生(1933年次,信義村人)

我二十四歲結婚後開始做牛販,當時買賣牛隻有北港墟、北斗墟 、二林墟,他們營業的時間錯開,北港墟是逢三、六、九日,北斗墟逢一、四、七日,二林墟逢二、五、八日。

我在北港墟買賣最久,最先是坐車到路口厝再換車去北港;後來有了摩托車,也有朋友弟兄相邀一起去,於是我就騎車去路上,搭龜隆仔(綽號)的車下去,或是騎車到東口南邊的王功寮,坐太平仔(綽號)的車去。

至於小牛,通常會給牠戴上牛奶罨,方便控制。(沙山懷若提供)至於小牛,通常會給牠戴上牛奶罨,方便控制。(沙山懷若提供)

怎麼買?當時牛隻買賣都說「牛白」,譬如我帶買主一起去牛墟,那頭牛對方要賣3萬5,我就跟他殺價出到3萬成交,這些殺價都是用「牛白」講的,買主聽不懂,這樣我3萬跟對方買,轉賣買主3萬5,這樣才可以賺錢,如果買主聽得懂價錢,那我們就賺不了他的錢。

「牛白」怎麼說?一說「見」(臺語、以下所說都是臺語發音),二說「奈」,三說「章」,四說「士」,五說「嬤」,六說「利」,七說「辛」,八說「友」,九說「速」,十說「蓋」,佰說「鼓」,千說「鑼」,萬說「捉」,如果說「章捉嬤」就是三萬五,說「利捉」就是六萬,說「見速」就是一萬,說「双辛」就是七萬七。

怎麼挑牛?先看年齡,牛的年齡從牙齒來看,牛大約一年半才會長牙齒,二年約人的歲數七、八歲,三年換牙三、四齒,總共換完八顆牙齒約五、六年,大概人的歲數二十一、二歲,這是頭番;再來看牙齒長出月眉型狀,這是二番,約人的歲數二、三十歲;若是牙齒較平,而牙齒的中間有螺旋紋,算是三番,三番約人的歲數六十幾歲,已經老了。

至於會不會拉車?首先是看腳較鑼的(腳蹄較大),碗頭較大的(膝蓋較大),肩胛頭較現的(肩胛頭隆起)。而牛販大都會鑽牛鼻,牛鼻內有個白點,鑽牛鼻要從那個白點的中間鑽才會準,較不會的鑽那白點的上面,繩子一拉牛鼻就會裂開,鑽下去有的會流血,有的不會流血,鑽下去後要馬上將牛銅貫(kǹg)掛上去。

長大的牛隻,為了便於操控,大都會鑽牛鼻,然後將牛銅貫(kǹg)掛上去。(沙山懷若提供)長大的牛隻,為了便於操控,大都會鑽牛鼻,然後將牛銅貫(kǹg)掛上去。(沙山懷若提供)

買完牛怎麼運送?早期買完牛,請人載到二林,再從二林牽回來,後來鐵牛隆整車(綽號,楊慶隆,購買載牛隻的貨車)。我那時三十幾歲,跟埤腳牛販合作,有時包鐵牛隆的車子去清水山上買牛,清水那裡不是牛墟,而是牛販,養了五十幾頭牛,如果那趟買不到牛,就給一千塊車資,如果是買到一隻,就給一千二,兩隻就給兩千四。後期久燦仔(綽號)也自己整車載牛,我也會請他載。

我的牛隻大都隨買隨賣,也跟民家買,如果有牛販要買,我也賣給他,而賣得最多的是鹿港北頭跟草港崙尾,就這樣牛隻換來換去,在我的牛棚及戶外曾經同時綁過十幾頭牛。

早期的牛販大都會做牛奶罨,但是現在這行業凋零,洪媽根是少數還會做牛奶罨的牛販之一。(沙山懷若提供)早期的牛販大都會做牛奶罨,但是現在這行業凋零,洪媽根是少數還會做牛奶罨的牛販之一。(沙山懷若提供)

那時候的牛販以二林較多,芳苑這裡較少,一保久燦仔(綽號)做得比較大,其他還有三保空燦(綽號)、四保空西仔(綽號)、四保臭隆仔(綽號)、四保清笨仔(綽號),其他的買賣一隻半隻的也很多,不過大都不在了。而我七十歲也收起來,已經沒做牛販十幾年了。◇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