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初入試管嬰兒治療 醫曝常見三誤區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衛福部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上路滿一年,據統計,未滿45歲受術婦女的治療人次相較前一年同期成長六成,不過醫師表示,臨床觀察初入試管嬰兒治療的家庭,仍存在「AMH值焦慮」、「取卵數的迷思」與「隱忍身體不適狀況」等三大錯誤觀念,且每人的體質均不同,因此與醫師詳細討論,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憂心指出,臨床觀察到不少初踏入試管嬰兒治療的家庭,常有「AMH值焦慮」、「取卵數的迷思」與「隱忍身體不適狀況」三大錯誤觀念,恐增加治療過程的不適與心理壓力。

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由卵巢中未成熟的小卵泡所分泌,可顯示患者卵巢卵子的庫存量,同時也是試管嬰兒治療前必備的檢測內容。

「AMH值不可逆」,陳美州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加,數值只會越來越低,在生殖醫學中是重要的評估指標,幫助醫師推估女性的生育力與適合的治療劑量方針。不過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杰強調,應正視解讀AMH治療方針的意義,取好卵優於取多卵的觀念其實更重要。

另對於取卵數越多是否就越好,陳美州表示, 試管嬰兒治療中的第一步為誘導刺激排卵,增加卵子取得數量,雖然取卵數多,成功受精的數量與機率就會增加,但過多的排卵數卻會降低活產率。

據研究顯示,活產率會隨著取卵數上升,但取卵數量大於15顆時,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機率也會上升、超過20顆後新鮮胚胎活產率反開始下滑。

蔡永杰表示,因此對於取卵數有過高或不合理期待,只是徒增壓力,一般而言,取卵低於8顆治療效益較不足,高於15顆則品質開始明顯下滑。

陳美州解釋,誘導排卵刺激治療是利用藥物調節賀爾蒙以促動排卵,身體反應與可能的副作用因人而異,可能會出現如體溫過高、腹脹腹痛、頭暈嘔吐等不適症狀。

蔡永杰補充,療程未必第一次療程就能受孕,過程中會經歷身體不是及相關副作用,此時家人及先生的支持相對重要。

目前試管嬰兒治療的誘導排卵刺激藥物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俗稱排卵針),且相當多種,除高純度尿液萃取製劑外,另有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的製劑。

蔡永杰強調,每個人的體質均有不同,因此療程都是獨一無二的,建議療程前可充分掌握自己的身體數據,把療程安全與舒適列為首要,並與醫療人員詳細討論,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