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每年逾8千國人罹口腔癌 國健屬籲全民戒檳

檳榔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告的一級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紅白灰等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罹患口腔癌。(中央社)
檳榔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告的一級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紅白灰等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罹患口腔癌。(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檳榔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告的一級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紅白灰等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罹患口腔癌,唯有戒除吃檳榔、抽菸等習慣,才能降低口腔癌發生率,醫師提醒,診間常見的兩項口腔癌症狀,分別是當嘴巴內同一部位的黏膜潰瘍,持續2至4週仍無法癒合,或張嘴時上下排牙齒間距無法超過5公分等情形,若出現就應儘速就醫。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簡報時表示,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千國人發現罹患口腔癌,及3千人死於口腔癌。

林莉茹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今年10月發布預防措施之實證效果,戒除檳榔能有效預防口腔癌,研究一致指出,隨著戒除時間的增加,罹患口腔癌前病變及口腔癌的風險將逐漸降低。

林莉茹表示,戒除檳榔後,每年口腔癌風險可降低2.3%至6.7%,戒檳榔10年後,風險則可降低17%至51%;戒菸後,4年內口腔癌風險下降35%,戒菸20年後,罹患口腔癌風險即接近不吸菸者。

22日恰逢節氣「小雪」,對於部分民眾認在天氣冷時,認為嚼檳榔可以禦寒,而忽略造成口腔黏膜的傷害以及容易致癌的事實。為預防口腔癌的發生,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呼籲,天氣逐漸變冷,民眾可添加衣物、喝溫水或使用暖暖包來保暖,千萬不要選擇以嚼檳榔方式來禦寒。

吳昭軍也提到,嚼檳榔與吸菸都是導致口腔癌的高風險行為,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朋友要定期安排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黏膜的變化,早期發現與治療。

談到診間常見的口腔癌病患症狀為何?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常務理事呂宜興在會後受訪時表示,有兩種症狀,分別為當嘴巴內同一個部位黏膜潰瘍2到4週仍無法癒合,或張嘴時上下排牙齒距離無法超過5公分等情形,民眾若出現時,都應儘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政府免費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符合資格的民眾,請帶健保卡到合約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遠離口腔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