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將升麻的外觀長相、性味、炮製方法、功效主治都寫得清晰明瞭,易於記誦流傳。詩中「氣沉下部宜升舉,經在陽明可引援」兩句,說明中藥升麻特有的「升陽舉陷」功效。
《臺灣中藥典》第四版記載,升麻為毛莨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大三葉升麻(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5%8d%87%e9%ba%bb/)(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或興安升麻(Cnicifuga dahurica(Turcz.) Maxim.)的乾燥根莖。
升麻主要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區域,鬚根痕為其炮製特色,通常在秋季採挖,除去泥沙之後,日晒至鬚根乾燥,用火燎去或除去鬚根,之後晒乾備用,其中「火燎」升麻的加工過程,讓該藥材表面呈黑色並常可見到火燒過。
別名又稱北升麻、雞骨升麻、西升麻、黑升麻、綠升麻、關升麻、鬼臉升麻、窟窿牙根等,通常升麻被稱為鬼臉升麻的原因,是因呈不規則結節塊狀,又表面黑棕色,有數洞的莖痕外皮脫露出網狀筋脈,形狀非常特殊且醜陋,因此被喻為鬼臉,此特徵又稱為「窟窿牙根」。
傳統通常以個大、體輕、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具纖維性,表面呈現黑褐色,聞之氣微,嘗之味微苦而澀者佳。
三種藥材差別
植物升麻:根莖呈不規則塊狀,分枝較多,藥材表面灰棕色,有多數圓形空洞狀的莖基痕,其鬚根較多。質堅硬不易折斷,纖維性強,聞之氣較微弱,嘗之味微苦。
興安升麻:乾燥根莖為橫生的不規則長條塊狀,略彎曲,多分歧為條形節結狀,表面棕褐色,上有數個圓洞狀莖基。質堅而輕,斷面呈黃白色。
大三葉升麻:又稱關升麻,較興安升麻大且分枝較少,洞狀莖基較稀少為主要的辨別。
上述三者皆為藥典記載正品,皆可安心使用。
升麻在魏晉南北朝《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曰,「其葉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陶弘景集注時,合併《名醫別錄》記載,升麻為解熱、解毒、抗炎症之藥,能治咽喉痛、口瘡、麻疹、脫肛、瘡腫,也常用在治療中氣下陷所致的氣短、子宮下垂及崩漏不止等病症,中醫臨床常用的「補中益氣湯」有使用升麻,因此臨床使用的頻率還滿高的。
辨識升麻要點
坊間可能混淆的藥材,包括毛茛科單穗升麻及鐵破鑼、爵床科腺毛馬藍、虎耳草科落新婦。
單穗升麻表面棕黑色至棕黃色,質地堅硬,斷面木部黃色呈放射狀;鐵破鑼為圓柱形,有分枝、彎曲、表面棕褐色,可見根痕和皺縮紋理。質堅實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聞之氣微,嘗之味苦;腺毛馬藍的藥材斷面皮層呈現藍灰色;落新婦飲片斷面呈現棕紅色,聞之氣微辛,嘗之味澀苦。
選購升麻時,可以辨識其空心和裂隙的特徵,且此空心周圍是細密的裂隙,而縱切片上是菱形網狀紋理,以此做簡單的辨別,再者升麻外層黑皮只有薄薄一層,裡面是堅硬的木質且鬚根眾多,用火燎過和用棒打兩種方法,除去鬚根的藥材有些差別,其火燎的外皮呈燻黑色,而棒打的外皮呈棕褐,且鬚根痕較多,堅硬會刺手,另外升麻味苦,因此可以嘗嘗是否有苦味,為另一個判斷的依據。
衛福部中醫藥司明文規定,升麻藥材中的重金屬含量必須符合標準,也規定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標,民眾可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