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天冷慎防腦中風 醫師:4項前兆症狀勿輕忽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位,尤其好發於60至79歲年齡層。醫師表示,肥胖、慢性病人均為腦中風高危險族群,提醒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按時吃藥以預防腦中風發生,此外,冬季氣溫低也要記得保暖。

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方耀榮分享,像是阿嬤在吃晚餐時,突然手舉不起來,口水還從嘴角流出來,站起來的時候沒有力就跌倒在地上,或者是原本還好好的,隔天早上就叫不太起來,講不太出話來,類似情況,類似劇情一直在急診室重複上演,也不時有看到名人腦中風的新聞,腦中風突然發作總讓人措手不及。

方耀榮進一步說明,腦中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出血性及阻塞性腦中風,但不論是出血還是缺血性腦中風,都需要盡速就醫治療,降低腦部後續損傷、神經學症狀受損情形,一般來說,中風位置、範圍,及時間都是影響預後的關鍵。

至於中風的危險因子,方耀榮說,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所謂的三高),心臟疾病如心律不整等,及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肥胖,頸動脈狹窄等,不過這些高危險因子都是可控的,因此,努力控制慢性疾病,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降低我們罹患腦中風疾患的機率。

方耀榮進一步說明,腦中風有四項前驅症狀「Face、Arm、Speech、Time (FAST)」,簡單來說,就是當發現有臉歪、嘴斜、手垂、大舌頭四症狀,記下時間(最後看到正常的時間),然後趕緊送醫。

腦中風診斷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等,方耀榮說,若病患在腦中風發現後3個小時內診斷為血栓堵塞導致缺血性腦中風,在病患符合規範下,可以使用靜脈內注射(rt-PA)有助增加中風康復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